x
x
楼主: wb61850

一天一点基础(续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OK,那么我们说“电感”是“电磁惯性”的一种度量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注意,以下观点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还请指教!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2 22:38 编辑

首先,我们谈到的电路问题似乎离开了“空间”
比方说,我们谈到电流、电压都是指“路”上的。我们测量“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
似乎“路”与空间没有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空间。比方说一个电容器它就占据一定的空间,因为它有一定的体积。
一个电感器它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因为它有一定的形状。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以电感器为例,说明一下
我们说到“路”是指电感器的导体中通有“电流”。电流是局限在“路”中的,我们把这种电流称为“传导电流”,意为它是由“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电流并没有跑到导体以外去,自由电子是局限在导体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在说一下电感器激发的磁场
那么我们说电感器会凭白无故的激发出磁场吗?不会。
请大家明确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电感器是“空心电感器”,更为严格一点讲是“处于真空或空气中的,其周围没有其它物体的空心电感器”。
OL,我们要让电感器激发出磁场,就要给电感器通以电流。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要给电感器通以电流呢?是有意的呢还是无意的呢?之所以这样提问,是想让大家清楚,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有目的或者有动机的,否则的话就是盲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磁场是电流激发的,磁场是能量场。
磁场还是分布在空间的矢量场,也就是说在空间的每一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矢量的叠加遵守矢量叠加原理”这是与标量相对而言的。因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的叠加是代数叠加。矢量叠加的结果还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磁场是矢量场,磁场的叠加也是矢量叠加,结果还是矢量磁场。
磁场是能量场,因为磁场可以对处于其中的载流导体或运动电荷做功。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2 23:40 编辑

以上我们似乎都在谈论“稳恒磁场”
所谓的“稳恒磁场”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磁铁”(永磁体)激发的磁场就是稳恒磁场,直流电流通过电感器时激发的磁场也是稳恒磁场。
稳恒磁场是一种特例,实际上普遍存在的是“变化的磁场”。比方说当电感器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感器激发的磁场也必然随之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来了
问题就在于“磁场的变化”,因为变化的磁场会激发出另外一种东东出来。啥东东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2 23:42 编辑

“变化的磁场”激发“感生电场”,感生电场的大小正比于磁场的变化率
“感生电场”既不是稳恒磁场也不是静电场。它是与变化的磁场紧密联系的场,它与变化的磁场正交。
“感生电场”又称为“涡旋电场”,因为描述它的“电力线”是闭合的,类似于磁力线。
感生电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称为感生电场力(涡旋电场力),它与“静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本质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2 23:43 编辑

OK,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当电感器(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中的磁场也必然会发生变化,由此激发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力在线圈中激发感生电动势,从而在线圈的两端激发“感生电压”,即所谓的“自感电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2 23:49 编辑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愣次定律”我想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以上说的是其中的部分。
关于这两个基本定律,请大家参考相关教材,这里就不叙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阐述一下:“线圈的电感量越大、电阻值越小,则线圈中的电流就越难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大家可能会问了“你盖楼的目的是啥?”
我可以真诚的告诉大家:我盖楼的目的是为了包括我在内的全体菜鸟的共同进步。
不骗你,我就是这个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没有其它目的吗?难道你不想发财?
俺当然想发财了,嘿嘿
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发财你要走正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b61850 于 2009-8-23 00:10 编辑

不要说我“伟大”(谁说你伟大了,臭美,死不要脸)。
俺的网名叫850,艺名也叫850,英文名字叫E8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们说,“线圈的电感量越大、电阻值越小,则线圈中的电流就越难变化”
请大家明确,这里的电阻值是指绕制线圈(电感器)的导线电阻值。
显然,导线的线径越细则它的电阻就越大;线圈的圈数越多则它的电感量就越大。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虚拟实验说明一下上述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请看上面的电路图
对于上面的这个电路,我们为了便于分析采用了归一化参数。
所谓归一化参数就是参数的取值都是1。
比方说在上面的电路中,脉冲信号源的频率等于1Hz,脉冲的幅度等于1V,线圈的电感量等于1亨利,线圈的电阻等于1欧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电源的波形,显然它是一个脉冲电压源。它的频率等于1Hz(周期等于1秒),占空比等于0.5,高电平幅度等于1V,低电平等于0V。
由于是理想的电压源,因此其内阻等于零。
请大家注意,这个电源的低电平期间(输出电压为零),在电路中可以等效为短路(内阻等于零)。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上面的电路
首先我们要明确分析什么,在这里我们是要分析电压u(t)和电流i(t)。
电压u(t)即是电源的输出电压Vs,我们在上面介绍过,电流i(t)则是通过电感器的电流。那么u(t)是已知的,显然我们是要求i(t)波形了。
再次指出,电阻R是线圈(电感器)的导线电阻。图中的R画成集总参数的形式是为了便于作图和分析,实际上R是线圈的分布电阻,并且这个电路中忽略了线圈的分布电容。
我们以上曾经说过电感器的时间常数,电感器的时间常数等于L/R(单位是秒)。一般地讲,在阶跃电压激励时,大约经过3~5倍的时间常数后,线圈中的电流达到稳态值。
定性的说,在已知电压的条件下,电感器的电流与电压之间是“积分”关系。即电感器的瞬时电流正比于电压对时间的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0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采用什么分析方法呢?
没错,我们运行“瞬态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