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美光回应中国区裁员:终止移动NAND开发 全球业务调整聚焦非移动存储市场​

发布时间:2025-8-13 10:1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NAND , 美光
8月12日,美光科技针对中国市场近期裁员动作发布官方回应,确认其中国区业务调整主要涉及嵌入式团队研发、测试及FAE/AE等支持部门,覆盖上海、深圳等地员工。美光在声明中明确表示,此次人员变动源于“移动NAND产品市场持续疲软的财务表现”,并宣布了一项全球战略决策——停止未来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包括终止UFS 5标准的研发,但强调其他NAND解决方案(如SSD及汽车领域应用)与移动DRAM业务仍将正常推进。

美光官方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基于全球市场需求变化的商业决策”。根据其解释,移动NAND产品线近年来增长显著放缓,与其他NAND细分市场(如数据中心、汽车存储)的强劲表现形成对比,因此公司决定将资源集中投向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美光并未透露中国区具体裁员规模,但业内人士推测,此次调整是其全球范围内收缩移动NAND业务的一环,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受影响程度尤为明显。

这一决定被业界视为美光在中国市场持续收缩的又一信号。自2023年中国网信办以“网络安全风险”为由要求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停用美光产品后,该公司在华业务已面临严峻挑战。2024财年数据显示,美光在中国大陆(不含香港)的收入占比已下滑至12.1%,而随着本土存储厂商技术崛起,其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CFM闪存市场预测,2025年中国Mobile LPDDR市场中,美光份额或仅剩高个位数百分比。此次裁员与移动NAND开发终止,被视为美光应对中国市场竞争加剧与政策环境的双重压力。

尽管中国区业务承压,美光全球业绩却逆势上扬。受益于AI对HBM(高带宽内存)的爆发式需求及DDR4供应紧张推动的价格上涨,美光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达93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同比大增210.7%。公司更于8月11日上调第四财季业绩预期,预计营收将达111亿-113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44%-45%。其中,HBM业务成为增长引擎,单季营收环比涨幅超50%。然而,中国区作为美光全球版图中的“短板”,其持续下滑的销售额与市场份额,显然拖累了整体战略布局。

美光在回应中进一步解释称,此次停止移动NAND开发仅针对该细分领域,公司仍将“继续开发并支持其他NAND解决方案,如SSD和面向汽车及其他终端市场的NAND产品”,同时“提供业界领先的DRAM产品组合”。这一表态试图缓解市场对美光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担忧——事实上,其在中国仍保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链条布局,累计投资超12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通过非移动存储业务维持存在感。

值得注意的是,美光近期在美国本土的动作与全球收缩形成鲜明对比。今年6月,该公司宣布将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投资超1150亿美元建设新晶圆厂,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美国本土40%的DRAM产能占比。更长期目标包括未来20年投资2000亿美元(含1500亿美元制造与500亿美元研发),以响应美国政府对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化的政策支持。这种“聚焦本土、收缩海外”的战略倾斜,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市场在其全球规划中的优先级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美光此次调整本质上是存储芯片行业结构性变革的缩影:一方面,AI与高性能计算推动HBM、大容量SSD等高端存储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导致移动NAND等传统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美光选择终止UFS 5等移动端技术迭代,转而押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既是应对市场竞争的被动选择,也是顺应行业趋势的主动转型。然而,在中国这一全球存储芯片最大消费市场,其份额流失与业务收缩的趋势短期内恐难逆转,而本土厂商的技术替代进程或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159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AOE | 时钟与时序(4/7):频率与相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初学者在电源电路设计中常犯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
  • AOE | 时钟与时序(7/7):还有哪些重要计时参数?
  • AOE | 时钟与时序(1/7):什么是时钟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优质时钟?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