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b61850

从零开始学电子之基础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4: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呢,我们先放下“A <—> Rn”的数据传送指令的学习。我们今天学习一下“51单片机的并行输入/输出端口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4: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又见炊烟”。呵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JbbtxBe_s8/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大家好!
又见到大家了,很高兴!
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中,开始新的学习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庄奴 词
海沼实 曲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祈祷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进步。
祝福一切人,不管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孩子。
祝福一切人:平安、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51单片机的并行输入/输出端口结构”
考虑到这里大多数都是新人,所以我将尽力的详细的叙述。呵呵
请大家注意:不是谁教谁学什么,而是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AT89C2051的端口结构和AT89C51的端口结构还是有所不同的。
比方说,AT89C2051的p1.0和p1.1端子是开漏输出的(内部没有上拉电阻);p3.6端子(比较器的输出端)没有引出。
但是总的来说,51单片机的端口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大同小异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我对于实验是很重视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我鼓励大家尽量多的实验。
不要说:“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条件”。呵呵
有时间,有条件就去实验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4: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呢,我们将穿插一系列的实验。
目的是对AT89C2051的端口(端子)特性有一定的掌握。
我们还是用那块自制的简单的实验板。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介绍一下基本的实验器材。
这些基本的实验器材,无非是一些常用的插接件,实验板等。
对于电烙铁、助焊剂之类的东东,这里就不介绍了阿。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针、排母。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是排针、排母。不过这个比上面的那个稍贵些(大约1元到1.5元一条),因为它们是镀银或者是镀金的。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各种“杜邦线”。应用这种杜邦线的时候要注意接头的匹配(要不插不进去)。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以上这些常用器材的价格,大家可以去陶一下看看。呵呵
都是些很便宜的东东,呵呵。
所以“没有条件”此条理由不成立。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是那啥嘛……”
~~~
就是那啥有点懒地动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需要作实验的端子用小插座(排母)引出,这个是正面。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背面。大家可以看到相关的端子用绿色导线引出到了小插座(排母)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6: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实验板的全景。
虽然有些丑陋,但是它还是“功不可没”的哦,呵呵。
在这里我使用的是单孔实验板,很便宜的(不好意思说),和俺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OK,我们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6: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我们这里是使用AT89C2051做实验。所有实验过程及结果,不足以为据,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人不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负任何责任。谢谢
首先呢,我们对芯片进行一下初始化。
这里的所谓的初始化,就是把P1端口和P3端口置位(置1)。各端口置位后,各端子相应的也置位了(等于高电平)。
之所以置位各端口,主要是为了做“拉电流负载特性”实验。
初始化程序如下:
org 0000h; 程序起始地址
mov p1,#0ffh; 将P1端口置位。当十六进制立即数大于或等于a0时,必须在前面加“0”,例如“#0a0”。否则,汇编程序会报错。
mov p3,#0ffh; 将P3端口置位。
sjmp $; 无条件转移到当前地址(停机),“$”表示当前地址。
end ; 汇编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