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三角斗:英伟达、英特尔和AMD谁将“称霸”?

发布时间:2017-8-8 10:1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英伟达 , 英特尔 , AMD
来源:网易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大量的移动设备的发展,半导体行业或许将面临重新洗牌。

新的工作负载,如AI,迫使行业玩家不得不开发设计自己的处理器。之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英特尔将会受到巨大冲击;ARM重返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英伟达的劲敌AMD在GPUs领域卷土重来;高通更是带着物联网这一筹码进军市场。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Brian Krzanich表示:“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参与这种竞争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巨头如何布局?

苹果、微软和谷歌都在开发自己的处理器,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的工作负载,其目标是实现在没有云处理的情况下压缩算法。

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高性能计算和分析越来越趋向于利用GPU。这一趋势使英伟达成为重要玩家,同时,也为AMD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特尔将其布局从个人电脑转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英特尔不仅有先进的CPUs,而且收购Altera也为其在进军GPUs方面奠定了基础。英特尔定制化芯片也应用于很多人工智能、云服务以及其他的工作负载。

尽管高通与苹果就专利授权费用方面进行了几个月的“博弈”,但高通似乎在移动设备解决方案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在自动驾驶和服务器领域也加速其布局。

AMD一直以来与英特尔和英伟达相抗衡,不断加速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布局,与此同时,AMD的桌面和服务器也进一步影响英特尔。

从这些巨头的市场布局来看,我们会发现很明显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之前由单个巨头主导的半导体世界正在逐渐分裂,半导体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洗牌。

群雄争霸,花落谁家?

尽管工作负载不断变换,但是英伟达的基础十分稳固,其近期发布了新一代处理器架构Volta,以及使用新架构的第一款设备——适用于深度学习任务的加速卡Tesla V100。全新的英伟达Tesla V100加速器是世界上性能最高的并行处理器,旨在为计算量最大的HPC设备、人工智能和图形工作任务提供支持。

AMD作为英伟达的强劲对手也不甘示弱。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博士表示,AMD将在GPU和Radeon Instinct加速卡方面增加投资。全新GPU加速器将显著提高机器学习和计算工作负载的性能,而且由EPYC SoC和4 Radeon Instinct MI25加速器协同驱动的服务器将实现100个浮点计算的突破性功能。Su补充道,服务器制造商、合约商和云提供商对EPYC都很感兴趣。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英特尔和英伟达拥有定价话语权,但是AMD会不断增强其竞争力来与它们相抗衡。

虽然高通的重点在移动领域,但是其将通过收购NXP扩展至汽车芯片市场。高通表示,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成为物联网的新生力量,年收入将超过300亿美元,服务市场价值将在2020年达到1380亿美元,其足迹将远远不止于无线、高通骁龙以及即将带来的5G转型。此外,高通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为数据中心提供处理器。

然而,英特尔的未来是争论的焦点。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很好,但转向并行计算和物联网并不被外界看好。Jefferies集团分析师Mark Lipacis表示,英特尔股票评级的下调来自英伟达和AMD的竞争。英特尔收购Mobileye将使无人驾驶领域重新洗牌,也成为英伟达在汽车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的挑战。

Lipacis说:“我们认为在并行计算方面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英伟达可能将面临强劲的挑战。根据调查发现,英特尔的Xeon/Xeon PHI平台在新兴的并行工作负载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我们预计在传统的工作负载中,Cavium的ThunderX以及AMD的EPYC将会占据更多的市场。”

但是,英特尔却不这样认为,并通过其财政数字来进行反驳。其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公布的数据中心集团营收为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物联网销售收入为7.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

Lipacis认为,英特尔将因在多个领域的竞争而失去数据中心的市场份额。或许最大的争议在于们随着新的计算模式地发展,英特尔的损失最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5424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