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SK海力士全球首发321层2Tb QLC NAND闪存

发布时间:2025-8-25 09:4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SK海力士 , NAND , 闪存
8月25日,SK海力士正式宣布完成全球首款321层2Tb(太比特)QLC NAND闪存产品的开发并启动量产。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刷新了NAND闪存层数纪录,更通过架构创新与能效优化,为AI数据中心、企业级存储及消费电子市场提供了兼具大容量与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标志着存储技术向更高密度、更低功耗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技术突破:321层堆叠与架构革新双管齐下

作为全球首款突破300层门槛的QLC产品,321层NAND采用SK海力士第五代4D NAND技术,通过垂直堆叠321层存储单元实现单芯片容量达2Tb,较前代产品翻倍。为应对大容量带来的性能衰减问题,研发团队创新性地将芯片内独立运行单元“平面”(Plane)数量从4个扩展至6个。这一调整使并行处理能力提升50%,数据传输速度翻倍至3.2GB/s,写入性能最高提升56%,读取性能提升18%,同时写入功耗效率优化23%以上。

“通过平面扩展与层数突破的协同设计,我们成功解决了QLC存储密度与性能的固有矛盾。”SK海力士NAND开发部门负责人郑羽杓表示,“该产品在保持QLC成本优势的同时,性能指标已接近TLC产品水平,尤其适合AI训练场景下海量数据的快速读写需求。”

产业布局:从PC到AI数据中心的全面渗透

根据规划,321层QLC NAND将分阶段推向市场:2025年第四季度率先应用于PC固态硬盘(SSD),2026年上半年拓展至企业级SSD(eSSD)及智能手机嵌入式存储(UFS),并依托独有的32DP封装技术(单封装集成32颗芯片)进军超高容量eSSD市场。这一技术可实现单封装128TB存储容量,较现有产品集成度提升100%,直指AI服务器对海量数据存储的核心需求。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分析指出,随着生成式AI训练数据量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数据中心对高性价比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持续攀升。SK海力士321层QLC NAND凭借单位GB成本降低30%的优势,有望在2026年占据全球QLC市场45%份额,并推动企业级SSD市场中QLC渗透率突破20%。

生态协同:全栈AI存储战略再升级

此次量产标志着SK海力士“全栈AI存储提供商”战略进入新阶段。公司同步宣布与三大云服务商完成产品验证,其321层QLC NAND已成功应用于AI训练集群的冷数据存储层,实测显示在128KB块大小下,随机读取延迟较HDD降低98%,能效比提升8倍。此外,通过与自研HBM内存的协同优化,SK海力士可为AI服务器提供从高速缓存到持久化存储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对存储系统提出双重挑战:既要支撑EB级数据存储,又要满足实时分析需求。”SK海力士副社长Jeong Woopyo强调,“321层QLC NAND的量产使我们成为业内唯一同时掌握先进制程NAND与HBM技术的企业,这将为AI基础设施带来革命性变革。”

据悉,SK海力士已启动400层以上NAND技术的预研工作,并计划在2027年前将32DP封装技术扩展至64层芯片集成,持续巩固其在存储密度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AI、5G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这场由层数突破引发的存储产业变革,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数据基础设施格局。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210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AOE | 时钟与时序(6/7):稳定性与精度的区别是什么?
  • AOE | 时钟与时序(7/7):还有哪些重要计时参数?
  • 初学者在电源电路设计中常犯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
  • AOE | 时钟与时序(5/7):什么是稳定性?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