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PCIe 8.0规范正式公布:速率翻倍至256 GT/s

发布时间:2025-8-7 15:0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PCIe
8月6日,PCI-SIG(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正式宣布启动PCI Express 8.0(PCIe 8.0)规范的开发计划,标志着下一代高速互连技术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规划,PCIe 8.0将于2028年向成员企业发布,其核心突破在于将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从PCIe 7.0的128 GT/s翻倍至256 GT/s,在x16配置下可实现双向1TB/s的传输带宽,较当前主流PCIe 4.0(64 GT/s)提升整整8倍。这一性能跃升延续了PCIe技术每三年带宽翻倍的传统,旨在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持。

技术突破:挑战铜互连物理极限

PCIe 8.0的研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目前,铜基互连技术尚未有成熟方案能支持256 GT/s的传输速率,尤其是在数十厘米的信号传输距离下,工程师需攻克信号完整性、信噪比、电源效率等难题。为此,PCI-SIG正评估新型连接器技术,并探索光互连、共封装光学(CPO)等先进封装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该规范将延续对PAM4信号调制、前向纠错(FEC)和Flit模式编码等技术的依赖,这些技术曾成功应用于PCIe 6.0和7.0,但需在8.0版本中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高速率。

1.jpg

应用场景:重塑数据中心与AI生态

PCIe 8.0的定位直指数据密集型领域。以人工智能训练为例,单台服务器需同时处理数千块GPU的通信,现有PCIe 5.0(32 GT/s)的带宽已成为瓶颈。而PCIe 8.0的1TB/s带宽可支持更复杂的分布式训练架构,显著降低模型迭代周期。在数据中心领域,该技术将加速全闪存阵列、智能网卡等设备的性能升级,满足云计算厂商对低延迟、高并发的需求。此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对可靠性要求严苛的场景也将受益于PCIe 8.0的增强型错误检测与纠错机制。

生态兼容:延续三代技术平滑过渡

尽管性能大幅提升,PCIe 8.0仍坚持向后兼容原则,确保新设备能与现有PCIe 1.0至7.0标准无缝协作。这一设计降低了企业升级成本,例如,用户可在同一系统中混合使用PCIe 8.0 SSD与旧版显卡,逐步实现技术迭代。同时,规范引入协议增强功能,通过动态带宽分配、流量优先级调度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实际有效带宽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行业影响:重塑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

PCIe 8.0的发布已引发产业链共振。存储厂商西部数据表示,其下一代企业级SSD将率先采用PCIe 8.0接口,顺序读取速度有望突破28GB/s;AMD则透露,正在研发支持PCIe 8.0的EPYC处理器,计划与HBM4内存协同优化AI推理性能;英特尔亦宣布,其Falcon Shores XPU架构将深度整合PCIe 8.0,构建超大规模异构计算平台。据Mercury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支持PCIe 8.0的设备将占据数据中心市场60%的份额,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方向演进。

未来展望:2028年后的技术演进

PCI-SIG主席Al Yanes强调,PCIe 8.0不仅是带宽的简单提升,更是对“经济高效、高带宽、低延迟”理念的持续践行。随着2028年规范的正式发布,行业将进入产品化冲刺阶段,预计2029年首批PCIe 8.0设备将投入商用。而更长远的规划中,PCI-SIG已启动PCIe 9.0的预研工作,探索硅光子集成、量子通信接口等颠覆性技术,为2030年后的计算需求储备动能。

在这场由PCIe 8.0引发的技术革命中,全球数据中心、AI企业与半导体厂商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1TB/s的带宽时代即将到来,而其背后,是人类对计算极限永不停歇的探索。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136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AOE | 时钟与时序(3/7):什么是时钟相位?
  • KSZ989x系列交换机应用设计要点培训教程
  • AOE | 时钟与时序(6/7):稳定性与精度的区别是什么?
  • AOE | 时钟与时序(7/7):还有哪些重要计时参数?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