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2025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交付量激增83%

发布时间:2025-7-29 10:2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乘用车 , 激光雷达
高工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前装数据显示,1-6月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搭载交付量达104.39万颗,同比激增83.14%,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数据印证了智能驾驶从L2向L3级跨越的关键转折,激光雷达正从高端车型专属配置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技术迭代驱动成本下探,规模化应用拐点显现

交付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激光雷达成本五年内下降超70%的技术突破。以华为问界M9搭载的192线激光雷达为例,其单颗成本已从2023年的5000元降至2025年的1800元,推动搭载车型价格门槛下探至25万元区间。理想L6、小米SU7等热销车型的标配策略,进一步验证了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性价比竞争进入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供应商技术路线分化加剧。华为独供的问界系列以65.57%的交付量增速领跑,其9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凭借120°×25°视场角优势,成为城市NOA功能的核心传感器;而速腾聚创为小米定制的128线超薄激光雷达,通过芯片化设计将体积缩小40%,助力SU7实现前舱盖隐藏式安装。这种技术差异化竞争,推动激光雷达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突破12%。

华为系与新势力三强争霸,供应链格局重塑

品牌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态势:问界以28.7万颗交付量蝉联榜首,理想(24.3万颗)与小米(17.4万颗)组成第二梯队,三者合计占据67%市场份额。小米SU7的异军突起尤为瞩目,其交付量同比暴增500.06%,得益于端到端大模型与激光雷达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时点云数据训练,车辆在无图场景下的变道成功率提升至98.6%。

供应链端,华为独供体系显现强大统治力。除问界外,阿维塔、极狐等四家品牌均采用华为MDC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的整套解决方案,形成技术闭环。相比之下,独家供货蔚来的图达通交付量同比下滑12%,暴露出单一客户依赖风险。禾赛科技则通过拓展比亚迪、长城等客户,以23.5万颗交付量紧追华为系。

城市NOA成核心战场,技术路线博弈升级

激光雷达的爆发式增长与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的普及密不可分。高工智能汽车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中,92%具备城市NOA功能,较2024年提升28个百分点。小鹏汽车虽坚持纯视觉路线,但其XNGP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接管率仍比激光雷达方案高出1.7次/百公里,这促使更多车企选择"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径。

行业技术竞赛已进入深水区。华为最新发布的第五代激光雷达实现200米测距与0.05°角分辨率,可精准识别200米外抛洒物;禾赛科技ATX系列则通过自研SoC芯片将功耗降低至8W,满足电动车续航敏感需求。这种性能竞赛推动激光雷达从"可用"向"好用"进化,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铺平道路。

成本与可靠性挑战并存,2025年或迎洗牌期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隐忧渐显。高工智能汽车调研显示,激光雷达故障率仍达0.3%,主要集中在线束连接与光学窗口污染问题。某新势力品牌因激光雷达冬季结霜导致NOA功能失效,引发大规模召回,暴露出环境适应性短板。

成本压力同样不容忽视。虽然单颗价格已跌破2000元,但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平均售价仍比同配置纯视觉车型高出1.8万元。随着比亚迪、吉利等巨头加速布局,2025年下半年激光雷达市场或将迎来价格战。业内专家预测,到2026年,只有能将成本控制在1200元以内且通过车规级认证的供应商,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存活。

这场由激光雷达引发的智能驾驶革命,正深刻改变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从供应链重塑到用户体验升级,中国车企已在这场全球竞赛中占据先机。随着L3法规的逐步放开,激光雷达能否从"配角"晋升为自动驾驶的"眼睛",将决定未来十年智能汽车市场的终极走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092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