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是“错误政策”,错失500亿美元商机反助推中国自主发展
发布时间:2025-5-21 15:45
发布者:eechina
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日在台北Computex 2025全球记者会上重申,美国政府限制英伟达高性能AI芯片H20出口至中国的政策是“完全错误的决策”。这一限制不仅导致英伟达损失高达5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更激发了中国加快自主技术研发的决心,加速了本土芯片产业的崛起。 政策反思:损失巨大且战略短视 黄仁勋在记者会上直言,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从长远来看不仅无法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反而为自身创造了更大的隐患”。他透露,因无法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英伟达已直接损失约55亿美元营收,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错失高达50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这一数字相当于英伟达年营收的三分之一。 他指出:“试图通过限制芯片出口来阻碍中国AI发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黄仁勋以中国市场为例,强调其战略价值:“中国市场贡献了英伟达15%的全球收入,且未来有望增长至500亿美元规模。失去这一市场,不仅对英伟达,甚至对整个美国半导体产业都是重大打击。” 中国市场与本土替代:双轨加速 面对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中国科技公司迅速调整战略,加速推进本土芯片的研发与替代。黄仁勋坦言:“中国的AI研发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都在中国。即使没有英伟达的芯片,他们依然能够通过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这一趋势已体现在数据上: 市场份额变化: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AI芯片市场份额从拜登时期的95%骤降至50%,华为、寒武纪等本土企业的产品加速抢占市场。 技术追赶:华为推出的昇腾系列芯片在部分场景下实现推理成本仅为OpenAI的1/30,百度、比特大陆等企业也在加速自研芯片的迭代。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推动本土算力生态快速成型。 政策反噬:全球供应链与技术领导力受损 黄仁勋进一步警告,美国的出口限制不仅未能遏制中国,反而暴露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 供应链裂痕:强制要求英伟达剥离中国业务,导致其核心客户(如腾讯、阿里巴巴)转向本土供应商,削弱了美国企业的话语权; 技术领导力削弱:中国企业的崛起迫使英伟达频繁调整产品策略(如推出性能降级的H20芯片),研发资源分散影响创新效率; 国际关系恶化:美国的单边管制引发欧盟、东南亚等地区对技术霸权的警惕,推动全球技术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未来展望:开放合作才是正途 黄仁勋呼吁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强调开放合作才是保持技术领导力的关键。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未来属于全球协作,而非封闭对抗。美国若继续坚持保护主义,将错失与中国共同定义下一代技术的机遇。” 与此同时,英伟达正采取“双轨策略”应对挑战: 合规与市场深耕:通过推出符合出口管制要求的产品(如“中国特供版”芯片),维持中国市场的存在; 技术自主化布局:加大在台积电、马来西亚等地的产能投入,构建区域化供应链以规避政策风险。 全球反响:政策转向呼声渐高 在记者会结束后,黄仁勋的发言引发全球科技界热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前主席约翰·纽弗(John Neuffer)评论称:“限制措施可能加速中国技术独立,最终损害美国企业利益。”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等地区的企业也在加速与中国合作,以规避政策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结语 黄仁勋的警告为全球科技产业敲响警钟:短期的政策干预无法阻挡长期的技术演进,唯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产业共赢。正如他所言:“任何认为禁止英伟达芯片就能阻挡中国AI发展的想法,都是对历史进程的误判。”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