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自主化进程加速,云端巨头竞相自研ASIC

发布时间:2025-5-16 11:0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AI芯片 , ASIC
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AI Server需求带动北美四大CSP加速自研ASIC(应用特定集成)芯片,平均1~2年就会推出升级版本。中国AI Server市场预计外购NVIDIA(英伟达)、AMD(超威)等芯片比例会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如华为等)在国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40%,几乎与外购芯片比例平分秋色。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CSP为应对AI工作负载规模逐步扩大,同时计划降低对NVIDIA、AMD的高度依赖,因此积极投入ASIC开发进程,以便能控制成本、性能和供应链弹性,进一步改善营运成本支出。

观察美系四大CSP在AI ASIC进展,居领先地位的Google(谷歌)已推出TPU v6 Trillium,主打能效比和针对AI大型模型的最佳化,预计2025年将大幅取代现有TPU v5。针对新一代产品开发,Google从原先与Broadcom(博通)的单一伙伴模式,新增与MediaTek(联发科)合作,转为双供应链布局。此举将提升设计弹性,降低依赖单一供应链的风险,并有助增加高阶先进制程布局。

AWS(亚马逊云科技)目前以与Marvell(美满电子)协同设计的Trainium v2为主力,其主要支持生成式AI与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应用,AWS也和Alchip合作Trainium v3开发。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AWS的ASIC出货量将大幅成长,年增表现为美系CSP中最强。

Meta成功部署首款自研AI加速器MTIA后,正与Broadcom共同开发下一代MTIA v2。由于Meta对AI推理负载具高度客制化需求,MTIA v2设计特别聚焦能效最佳化与低延迟架构,以确保兼顾推理效能与运营效率。

Microsoft(微软)目前在AI Server建置仍以搭载NVIDIA GPU的解决方案为主,但也加速ASIC开发,其Maia系列芯片主要针对Azure云端平台上的生成式AI应用与相关服务进行优化,下一代Maia v2的设计也已定案,并由GUC负责后段实体设计及后续量产交付。除了持续与GUC深化合作外,Microsoft也引入Marvell共同参与设计开发Maia v2进阶版,借此强化自研芯片的技术布局,并有效分散开发过程中的技术与供应链风险。

中国AI供应链自主化加速

分析中国自主化AI方案,华为积极发展昇腾芯片系列,主要面向内需市场,应用层面包含LLM训练、地方型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及大型电信运营商的云网AI应用等。在国家型项目支持及互联网、DeepSeek相关LLM AI应用蓬勃发展下,长期将撼动NVIDIA等在中国AI市场的领先地位。

寒武纪的思元(MLU)AI芯片系列,亦瞄准云端业者的AI训练与推理等应用。观察寒武纪2024年陆续与本地大型CSP进行前期测试验证可行性后,2025年将逐步推进思元AI方案至云端AI市场中。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中系CSP正加速发展自研AI ASIC,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T-head)已推出Hanguang 800 AI推理芯片,百度继量产Kunlun II后,已着手开发Kunlun III,主打高效能训练与推理双支持架构。腾讯除了自家AI推理芯片Zixiao,亦采用策略投资的IC设计公司Enflame(燧原科技)解决方案。

在国际形势变化与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将凸显中国芯片供应商如华为、寒武纪,以及各CSP投入自研ASIC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带动AI Server市场朝向不同生态体系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738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