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再遭反垄断诉讼,显卡成焦点

发布时间:2009-12-18 08:52    发布者:老郭
关键词: 焦点 , 垄断 , 诉讼 , 英特尔
  《商业周刊》网络版刊文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向英特尔提出了十多年来美国规模最大的反垄断诉讼,可能会改变英特尔在电脑芯片行业的竞争手段。

  联邦贸易委员会周三表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使用威胁和收买的方式迫使电脑制造商不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扼杀了市场竞争。联邦贸易委员会市场竞争事务主管理查德·费恩斯坦(Richard Feinstein)表示,相对于经济惩罚,他更希望英特尔能够改变商业操作,因为处罚英特尔不会培育有益的市场竞争。

  美国监管部门说,他们希望阻止英特尔与电脑制造商签署独家采购协议,并施压要求英特尔向竞争对手共享更多的技术。巴尔的摩大学法律教授罗伯特· 兰德(Robert Lande)说,如果政府此举成功,那么美国政府将影响到英特尔的技术授权过程。他补充说:“这将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联邦贸易委员会获得成功,将给Nvidia带来有力推动。由于英特尔的新芯片不兼容Nvidia的显卡,该公司一直在与英特尔打官司。今年 2月,英特尔向特拉华州一位法官提起诉讼,认为两家公司签署的芯片授权协议并不包括未来的产品。而Nvidia指责英特尔违约。

  欧盟开出天价罚单

  欧盟委员会今年5月向英特尔开出了10.6亿欧元(约合15.5亿美元)的天价罚单。上个月,英特尔同意向AMD支付12.5亿美元,了结两家公司长达4年的民事诉讼。两个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跌幅都不到1%,这表明投资者相信罚金并不会影响到英特尔的业务。截至9月底,英特尔拥有129亿美元现金和短期投资。

  匹兹堡投资机构PNC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s分析师比尔·戈曼(Bill Gorman)说:“我宁愿看到英特尔支付罚金,也不想他们被迫改变竞争手段。如果英特尔被迫改变,这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市场份额。”PNC管理着 104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了英特尔股份。

  前所未有的手段

  英特尔首席法律顾问道格·梅拉梅德(Doug Melamed)周三表示,由于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公司做出前所未有的改变,包括限制定价以及要求英特尔授权专利,双方的和解协议因此宣告破裂。

  梅拉梅德说:“联邦贸易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这会使得英特尔无法从事正常的业务。”

  目前联邦贸易委员会正盯上了英特尔在显卡市场的竞争行为。而此前英特尔在欧盟、韩国和日本遭遇的反垄断诉讼主要是在英特尔占据主导地位的PC芯片领域。英特尔在PC芯片市场占据着超过80%的份额,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AMD。

  华盛顿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Investment Group的科技研究主管比尔·怀曼(Bill Whyman)说:“令我惊讶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居然盯上了英特尔在显卡领域的竞争行为。”

  显卡市场竞争

  Nvidia在显卡技术方面占据着领先,英特尔因此将其视为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联邦贸易委员会表示:“英特尔再次发现自己在竞争中落后了,这次是关键的显卡领域。Nvidia的显卡降低了对CPU的要求,因此对英特尔的垄断能力构成了威胁。”

  联邦贸易委员会还指责英特尔胁迫戴尔、惠普等电脑制造商,不允许这些公司购买竞争对手的芯片产品。

  审查日益严格

  联邦贸易委员会表示,这起案件可能会在明年提请一位行政法法官判决,时间可能是明年9月。不管哪方败诉,都可以提起上诉。如果英特尔败诉,该公司可以向美国任何一个州的上诉法庭提起上诉。如果上述失败,英特尔还可以上诉至最高法庭。

  这起诉讼案表明,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美国政府对反垄断问题的态度日益强劲。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对IBM在主机领域的地位展开了调查。今年早些时候,联邦贸易委员会还调查了苹果和谷歌拥有共同董事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律。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此后辞去了苹果董事职位,而苹果董事亚瑟·列文森(Eric Schmidt)辞去了谷歌董事职位。

  商业操作

  英特尔上个月宣布与AMD达成和解协议时说,公司还同意遵守一系列商业操作规定。2005年,AMD向英特尔提起诉讼,指责英特尔向不购买AMD产品的客户提供折扣,帮助获得了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

  Becker Capital Management投资主管帕特·贝克(Pat Becker)说:“作为英特尔股东,我希望英特尔能够斗争。我不认为消费者利益受到了损害,这个市场过去10年一直竞争激烈。我从来没听说过有消费者抱怨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59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