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就能打破三星等对面板的价格垄断了吗?

发布时间:2013-1-5 20:54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面板 , 三星
  中国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首张罚单――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六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
  发改委向几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开罚单着实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但是仅仅依靠罚款就能够打破饱受诟病的价格垄断吗?
  妄图通过经济制裁来打破价格垄断显然是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的。罚款只不过是个“警告”,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那么几家大型面板生产厂商手中,中国彩电行业对于液晶面板在终端市场的价格控制依然还是“无能无力”。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液晶电视企业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
  我国虽然是彩电生产大国,但液晶面板主要还得依赖进口。一台液晶电视的好坏关键要看它的面板,因为面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观看效果。所以一台液晶电视一半以上的成本都来自于面板,也就是说面板的价格直接影响着液晶电视的价格。
  在“面板”等核心技术方面的“不作为”,使得国内彩电企业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于是,以三星为首的几家面板行业巨头可以“光明正大”地召开“晶体会议”,彼此串通商议价格政策,分享液晶面板市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而国内的面板企业只能一次次地“隐忍”,一次次地沦为价格垄断的牺牲品。
  此外,在手机、电脑、航空航天等一些技术密集型领域,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一次次的价格剿杀和技术封杀后,国内一些企业不仅在产品更新换代上被远远抛在人后,更是长期陷入亏损泥沼,发展状况堪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巨大的中国来说,从产品和技术层面看,大多数产业还是集中在低附加值领域,大部分企业对国外的创新技术仍然依赖过重。我国要迈向一流经济强国行列,不仅需要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分得一杯羹,更要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高端产业。
  堵住一条路,就堵住了全部。打破技术垄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国产彩电品牌的唯一出路。唯有掌握核心部件――液晶面板的技术,才能在“不见硝烟”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杀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这不仅是我国彩电行业面临的困境,更是所有缺乏核心技术的国产品牌需要正视的问题――面对全球技术创新的大潮,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中国经济网)

面板反垄断案轻判引争议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透露,近日已对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开出价格垄断罚单,包括责令退还、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人民币。对此判罚,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查的保密做得非常好,作为面板生产企业,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调查,看到调查结果感到突然。不过对于国产面板商和国产终端制造企业来说,反垄断的结果显然是有利的。”
  过去几年随着美国、欧盟、韩国等对韩、台、日本等主要液晶面板制造商的反垄断和价格操纵调查结果相继出炉,主要面板商都遭遇重罚。然而中国大陆的《反垄断法》出台后,针对面板的反垄断调查却一直没有声息。
  这次,除了突然公布面板的反垄断调查结果让业界意外之余,罚款金额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发改委根据国内企业2006年12月书面举报后进行立案调查,历时6年,但是最终的判罚结果却与美国罚金12.15亿美元、欧盟罚款6.48亿欧元、韩国罚款1940亿韩元相去甚远。
  忍气吞声
  根据中新社的报道,发改委发起针对三星、LG等6家面板厂商的反垄断调查,主要原因是2001年到2006年6年时间里,韩国三星等6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先后召开53次“晶体会议”,协商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这与此前美国司法部、欧盟及韩国反垄断机构进行判罚的依据是相同的。而美国、欧盟和韩国早已做出判罚,企业都已认罚,甚至部分台湾面板商的销售主管都已在美国服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反垄断调查迟迟没有动静。发改委给出的解释是,“相关证据的提取难度很大,需要精心准备,利用持续的反垄断调查压力和宽大政策,迫使企业前来自首”。因此耗费了大量时间。
  相比而言,美国司法部从2006年介入调查,2008年11月对LG、夏普、华映等三家企业做出判罚,继而三星、友达、奇美等企业判罚,一共用了5年时间。欧盟则用了4年多。
  1月4日,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有关人士表示:“2008年初在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的内部会议上,与会的国内彩电巨头曾针对日韩平板电视巨头在中国市场不计成本的低价倾销,以及面板巨头的联合抬价进行过讨论。当时决定每家彩电企业出50万元聘请律师搜集外资品牌倾销和垄断面板的证据。”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当时三星等面板商甚至人为制造缺货的局面,保证自己旗下企业的需求,致使国内企业的采购成本要比三星、LG电子要高出5%-10%。这让失去成本优势的本土彩电企业2007年一度市场份额萎缩到40%以下。
  而且,当时的国内彩电企业面临着比苹果、飞利浦、惠普等公司更大的不公正待遇。一家彩电企业的总裁介绍:“相对于采购额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戴尔、惠普等巨头,中国企业前两年的平板电视面板采购量只有几十万片,缺乏规模的采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多。”
  面对种种歧视,国内企业尚且投诉无门。由于国内的《反垄断法》是2008年8月才开始实施,而且至今仍缺乏实施细则,加上对外资面板巨头的调查取证非常困难,因此国内平板电视巨头一直感到投诉无门。
  有彩电企业人士就表示:“当时本土彩电企业首先想的是要拿到面板,所以被迫接受高企的价格,而且对于国外面板商的垄断行为不敢出头作证。这也阻碍了发改委的调查进度。”
  罚金争议
  虽然3.53亿元成为中国金额最高的一张罚单,但很多彩电企业仍觉判的太轻。
  发改委官方说法是,美、欧依据的是所在国《反垄断法》进行处罚,罚款标准是“相关企业前一年销售额的1%到10%”,因此金额较大。而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才正式施行,法律无法溯及既往,因此只能依据《价格法》进行处罚,其罚款基础是违法所得。
  对此,有彩电企业负责人介绍:“2007到2009年是面板行业的黄金时期,也是本土企业受到垄断伤害最大的几年。但是却因为《反垄断法》无法追溯,而且缺乏证据无法做出处罚,显然这对国内企业是不公平的。”
  相反,2009年《反垄断法》实施之后,面板行业却开始走入低谷。创维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刘耀平表示:“2009年后,全球液晶面板行业投资过度导致了周期性衰退。全部面板企业都蒙受亏损,面板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面板企业想继续操纵价格已经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华星光电、京东方2012年先后量产后,迅速成为国内主要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这也让国外面板商继续想通过垄断控制面板价格变得不再可能。
  负责液晶面板业务的LG Display第一时间给本报记者发来了书面说明:此罚款是针对2001年到2006年间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垄断事件实施的,不会对LG Display的销售及其与各大客户之间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被罚名单中,LGD的罚款额最高,达1.18亿元,三星为1.01亿元,奇美9441万元,友达2189万元,中华映管1620万元,瀚宇彩晶24万元,台湾友达因最先坦白而被免去罚款。
  上述罚单包括退还违法所得和罚款两部分。截至目前,TCL(000100)、创维(HK00751)、康佳(000016)、四川长虹(600839)等国内九家主要彩电企业已收到了1.72亿元退款,但由于涉及金额较小,各公司均表示对当期业绩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而且,创维与LG Display、TCL与三星、海信与奇美等均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接下来继续追诉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发改委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反价格垄断工作力度。
  不过也有彩电企业担心:“未来几年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可能将逐步替代液晶电视,但是目前拥有OLED面板产业化能力的只有三星和LG Display 。要警惕在OLED面板领域韩国企业继续操纵价格的可能性。”(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639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