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日本科技公司衰落探因:日式傲慢+岛国思维

发布时间:2012-4-23 18:02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日本
来源:新浪科技   

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成功原因非常明显,它们不仅设计出流行的产品,同时也善于制造。这与美国同行有所不同。不过,日本科技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1、坚持增量式而非变革式的创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只专注某一类产品的小型企业,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iPhone、iPad,以及以往的Mac电脑、康柏PC,甚至是戴尔(微博)新的销售模式。日本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利于增量式的技术发展,以及在垂直领域整合度较高的公司。

2、日本式的傲慢

日本的公司和政府部门对一些快速崛起的公司,例如英特尔、康柏、戴尔,甚至是微软,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并认为这些公司在消费电子市场无法与索尼、东芝(微博)、日立和松下竞争。

3、错过PC革命

索尼、松下和日立等公司曾推出了许多重量级产品,包括卡带随身听和视频设备等,这些公司在模拟电视时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这些公司错过了80年代末在美国发生的PC和数字时代革命。而在移动设备兴起之后,这些公司也未能迅速做出反应。

4、为制造而制造

制造是日本公司的灵魂。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制造业都非常重要,美国也不例外。不过日本公司有时只是为了制造而制造。这在某些情况下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例如,无论能制造出多么出色的传统电视机,在廉价的数字电视机出现后,这样的业务必然走向失败。作为曾经的液晶面板巨头,夏普已沦落到需要富士康帮助的地步,因为该公司在液晶面板大战中遭遇了失败。该公司在与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厂商的竞争中陷入困境。

5、从未重视软件

日本公司从未真正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它们也不了解如何将硬件与对用户友好的软件整合在一起。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类似苹果和IBM(微博)大型机的产品。这与日本公司专注于制造的文化有关,这些公司认为硬件才是最重要的。

6、岛国思维

日本公司总是专注于日本国内消费者市场。当然,每一个市场都有所不同,但日本公司总是倾向于针对日本用户生产特殊的产品。这一策略在一段时间内能取得效果,但在苹果等公司进入日本市场之后,这样的理论很明显已经过时。

日本媒体在80年代末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日本消费者是否希望购买美国公司的产品。大部分日本消费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目前这一情况已发生改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067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简明 发表于 2012-4-25 11:17:39
他们曾经辉煌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辉煌?
sherwin 发表于 2012-4-26 13:55:48
分析非常到位。再补充一条:
7、因循守旧,害怕变革。
   现在这几代日本人,锐意改革的心思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思想,抱着“宁可不做不可出错”的思维,以至很多日系企业的竞争实力越来越弱,终至整个行业的日薄西山了,嘿嘿!
ccd306 发表于 2012-5-15 20:16:57
中国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