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再创新高 3月同比激增18.2%达4324亿日元
发布时间:2025-4-28 09:37
发布者:eechina
4月28日,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3月,日本制芯片设备销售额(含出口,3个月移动平均值)达4324.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3.7亿元),较2024年同期激增18.2%,仅次于2024年12月创下的4433.64亿日元历史峰值,位列1986年有统计以来单月销售额第二高位。至此,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复苏势头进一步巩固。 行业高景气延续,AI与HBM需求成核心引擎 SEAJ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1-3月),日本芯片设备累计销售额达1.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3亿元),同比大增26.7%,增速较2024年全年的22.9%进一步扩大。其中,3月销售额环比增长2.5%,终结此前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下滑趋势,显示市场在经历短期波动后重返上升通道。 行业分析指出,本轮增长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 AI算力基建加速落地:全球AI服务器需求爆发,推动GPU、HBM等高端芯片产能扩张。以东京电子(TEL)为例,其电浆蚀刻设备订单量同比激增45%,客户涵盖台积电、三星及多家中国晶圆厂; 先进制程设备迭代升级:28nm及以下制程设备需求持续旺盛,尼康、佳能等企业光刻机出货量同比翻倍,其中尼康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碳化硅(SiC)专用光刻机占比超30%; 存储器市场触底反弹: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加大HBM3E及DDR6投资,东京电子的沉积设备、迪思科(DISCO)的晶圆切割设备订单量显著回升。 中国市场占比超五成,本土化需求成关键变量 从出口结构看,中国仍是日本芯片设备的最大单一市场。2025年1-3月,日本对华芯片设备出口额达68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占总出口额的54%,同比增幅达41%。其中: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对28nm制程芯片需求激增,推动尼康、佳能面向中国市场的光刻机出货量同比翻倍; 存储器与逻辑芯片扩产: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持续扩大3D NAND及DRAM产能,东京电子的沉积设备、爱德万测试(Advantest)的存储器测试设备订单量显著增长; 政策驱动国产化替代:中国“十四五”规划下,晶圆厂对日本设备的依赖度短期仍维持高位,但本土设备商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的份额正逐步提升。 SEAJ会长、东京电子社长河合利树表示:“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为日本设备商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未来需警惕地缘政治风险及本土化竞争加剧。” 企业扩产加速,2028年产能或扩增三倍 为应对需求激增,日本芯片设备巨头正加速扩产: 东京电子:投资1040亿日元在宫城县新建厂房,预计2027年投产,2028年电浆蚀刻设备产能将提升至现有水平的1.8倍,未来三年内扩至3倍; 迪思科(DISCO):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额创908亿日元历史新高,计划2025年将激光切割设备产能提升50%,重点服务HBM封装需求; 爱德万测试:上调2025财年SoC测试设备销售额预期至32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2亿元),同比激增32%,占其总营收的50%以上。 未来展望:2026年销售额或突破5万亿日元 SEAJ最新预测显示,在AI与先进制程需求驱动下,日本芯片设备市场将保持长期增长: 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销售额预计达4.6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90亿元),同比增长5.0%; 2026财年(2026年4月-2027年3月):销售额将突破5.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0亿元),首次站上5万亿日元关口,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1.6%; 技术趋势:2027年,AI PC与AI手机将推动30%-40%的终端设备搭载本地化AI芯片,带动晶圆厂对CoWoS等先进封装设备的需求。 关于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 SEAJ成立于1976年,是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核心组织,成员涵盖东京电子、迪思科、爱德万测试等全球龙头厂商。其发布的月度销售额数据被视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风向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