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助力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助您开发更安全的汽车

发布时间:2019-9-25 14:05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V2X , 智联汽车 , 汽车测试
高性价比的新一代软件定义的C-V2X测试方案并可扩展至未来5G V2X的测试

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是一家提供软件定义的测试测量平台的提供商,该平台有助于加速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开发和性能提升,今日发布了S.E.A. C-V2X开环测试系统,利用4G无线蜂窝技术为车辆到车辆(V2V)和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提供高带宽和低延迟通信。

NI正在与NI联盟合作伙伴(S.E.A.)合作,通过提供软件定义的测试设备帮助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验证汽车的安全和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联汽车的全部潜力。随着3GPP标准的演进,包括计划于2020年推出的3GPP Release 16的5G NR功能,软件定义的测试测量平台为OEM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高灵活性的测试测量平台,以最少的硬件和软件变化适应最新的技术。

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NHTSA估计基于V2V和V2I实现的安全应用可以消除或降低高达80%车辆碰撞的严重程度,包括交汇路口或车辆变道时的碰撞。通过传递驾驶意图并从其他车辆收集有关其周围环境的数据,V2X可以更好地通知人类和自动驾驶汽车,以改善反应时间并降低车辆交互中的决策难度,例如交叉路况的车辆左转和交汇问题。

image001.jpg

使用蜂窝技术进行物理层通信,C-V2X将可受益于蜂窝通信(包括5G)和庞大的技术生态系统的大量投资。要使这项技术发挥作用,参与者需要对通信进行标准化,了解来自多个供应商的系统如何在真实场景中进行交互和行为分析。最终,5G有望为无人驾驶车辆通信、高清地图下载和高级行人互动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迟。由于大多数项目仍处于评估的早期阶段,标准仍在演进,汽车主机厂、供应商和学术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投资到新工具的研发,以适应C-V2X技术的发展。

S.E.A.首席执行官Gerd Schmitz博士说:”配备V2X技术的车辆可以给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危险情况。S.E.A.有着多年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的经验,我们认识到研究团队需要在可靠且可重复的环境中快速理解功能并验证性能。道路测试非常有价值,但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性能验证可帮助团队加快迭代速度,并在包括难以复制的极端情况在内的更广泛的场景下对设备的运行更有信心。”

Schmitz博士还认识到NI的创新方法和平台如何增强了他们公司的流程。 “通过在NI平台上构建,我们能够通过专注于关键的V2X IP和驾驶场景来加速我们的开发。这使我们能够在设计周期的早期发布C-V2X工具,以帮助研究团队对其设备性能具有更高的信心”

新的C-V2X解决方案结合了来自NI联盟伙伴S.E.A.公司的软件,采用NI软件无线电(SDR)硬件,可将实际信号发送到C-V2X控制器和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上的RF和GNSS通道。通过将C-V2X和GNSS信号清晰地表达到C-V2X控制器,新的C-V2X解决方案可以模拟如紧急制动警告或全向停车信号,并帮助工程师在实验室中修改设备参数。新的C-V2X解决方案包括预编译的驾驶场景,如左转辅助、紧急制动警告和交通堵塞警告等场景,让用户可以更快速开始首次测量。

S.E.A还提供以下软件附加组件:
•拥塞仿真软件,用于模拟周围环境,最多可容纳数百辆汽车,以提高测试覆盖率
•信道仿真软件,用于模拟无线电波的物理失真,以了解信号的传播

此外,这些系统进一步使用NI矢量信号收发仪进行RF测量,以进行特性分析和合规性分析。

S.E.A. C-V2X开环测试系统帮助V2X研究团队快速开发系统,从简单的V2X回放测试(开环)或功能测试,扩展到具有多个传感器目标模拟器、GNSS RF、场景模拟、用户定义的模型组成的HIL测试系统。随着标准和新业务模式的变化,开发下一代汽车的工程师必须平衡好产品可扩展性和上市时间的问题。新的C-V2X解决方案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起点,有助于展示早期成果,该解决方案还具有NI平台的灵活性,可帮助确保这些团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905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