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为何落败?日媒自省4大理由

发布时间:2019-2-22 18:20    发布者:小编
关键词: 日本 , 半导体
来源:观察者网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美韩两国占据主导,中国作为“后生”,奋起直追。年前(11月29日),《经济学人》甚至将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提升到“芯片大战”的地位,称“中美在角逐世界主导权”。

20190222111020145.jpg
经济学人封面

而另一方面,曾在半导体行业有所作为的日本,近年来似乎存在感全无。根据美国IC Insights、高德纳(Gartner)两家分析机构数据显示,1990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份额达到49%;到了2018年,世界前10大半导体企业中,已看不到日本企业的身影。

2月22日,《日本经济新闻》资深编辑西条都夫发表社论,总结了日本半导体产业落败的4个原因:“组织和战略的不恰当”、“经营者能力不足”、“强烈的闭门主义”以及“偏重技术、轻视营销”。

首先,“组织和战略的不恰当”。

文章指出,如今日本国内排名靠前的半导体企业,最初大部分都是综合电子企业中的一个部门,“最初作为一种业务孵化机制充分发挥了功能”。但随着半导体业务扩大,在其需要作出迅速且果断的决断时,这种机制一下子变为枷锁。

资深分析师、如今担任日立制作所外部董事的山本高稔表示,“拥有各种各样业务的综合性企业的经营速度已经行不通。投资决断经常要慢上几步,规模也小,结果在竞争中被甩开”。

其次,“经营者能力不足”。

日本尔必达存储器前社长坂本幸雄认为,半导体这种“逐鹿全球市场”的行业,需要企业一把手亲自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如有必要就飞赴当地展开直接谈判。这需要相应的人脉和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坂本幸雄指出日本企业管理层的行动力不足,后者关注焦点偏重于“日本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三点,日本企业具有“强烈的闭门主义”。

分析师出身的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对此表示认同。美国高通等自身没有工厂的“无厂企业(指fabless)”以知识产权为基础,扩大知识产权的手段是收购初创企业。类似于制药巨头为了获得候选新药而不断收购新创企业。“但日本企业由于畏难情绪等影响,拒绝收购,拘泥于自主技术。这就是日本没有诞生强有力的‘无厂企业’的原因”。

最后是“偏重技术、轻视营销”的弊端。

一位曾在东芝任职的人士表示,“自2000年前后起,竞争的规则发生改变”。半导体市场不再是只要通过微细化技术领先就能取胜,与战略性客户齐心协力拓展用途、创造需求的努力变得重要,但日本包括经济产业省在内,对变化比较迟钝。虽然推出一些官民共同的技术开发项目,但未能对“日之丸半导体(尔必达整合NEC和日立存储器部门成立的DRAM制造商)”的东山再起作出贡献,或许是因为竞争的重心已经并非技术。

在日本,有句俗话叫“逃掉的鱼才是最大的”。西条都夫对应日本半导体领域,称这可以译为“失去的才是最美好的”。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半导体世界市场规模仅为约500亿美元,而2018年则增长至接近10倍的4779亿美元。

20190222111829724.png
图自Statista 数据来源:WSTS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示,“如果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那么半导体就相当于内燃机”,半导体可以定位为数字社会的核心技术。不仅是民生,半导体在国防上也有很强的战略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061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bijinyi 发表于 2019-3-28 09:23:14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想要避免发生灾难,就用MPLAB® SiC电源仿真器!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