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C成功在IC上整合纳米光子与CMOS组件

发布时间:2009-5-8 13:42    发布者:MSP430
关键词: CMOS , IMEC , 光子 , 纳米 , 组件
以金属为基础的纳米光子,能将光线挤压进比传统光学组件小更多的纳米级结构;这种电浆子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未来可望做为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生物传感器和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高性能纳米级光学导线。

电浆子是某些材料内的自由电子气体(free-electron gas)振动所产生的准粒子(quasi-particles)。IMEC表示,纳米结构金属的光学特性极有希望应用在纳米光组件中,当这类纳米结构被可见光或近红外线照射,就会激发传导电子的共振,也就是所谓的表面电浆子(surface plasmons),并产生光学共振。

这些表面电浆子可以在深次波长(deep-subwavelength)被捕捉、定向和聚焦电磁能量,这跟传统的绝缘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不同;IMEC表示,传统波导受到光波长的限制,无法缩小到几十纳米。

纳米级的电浆子电路允许在IC进行大量光学信息的平行绕线,但最终那些高频宽的光学信息还必须转成电子讯号。为了让这种IC能将高速CMOS电子组件与电浆子电路结合,就需要采用有效和快速的介接组件,将来自电浆子波导的讯号与电子组件耦合。

IMEC已经展示了在金属-电介质-金属的电浆子波导结构上,探测被高度限制的短波长表面电浆子偏振;该探测透过在金属电浆子波导上嵌入一个光学探测器来实现。因为波导和光学探测器有同样的纳米尺寸,表面电浆子与光学探测器可取得有效的耦合以及非常快速的响应。

IMEC 已经做了很多次实验来展示这个电子探测方案;测量出的偏振相关性(polarization dependence)、波导长度和测量光谱响应在实验上获得的影响非常符合理论假设,该假设来自有限元素(finite element)和时域有限差(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的运算。

IEMC(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位于比利时的小城鲁汶。1984年,比利时Flanders州政府出资6200万欧元创建了非营利组织IMEC。如今,IMEC已从原来不足70人发展到现在超过1650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334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