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精密模拟微控制器ADuC7061和外部RTD构建基于USB的温度监控器

发布时间:2014-12-25 10:40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模拟微控制器 , ADuC7061 , RTD , 温度监控

        优势和特性
● 典型温度范围为0℃至+100℃
● 18位无噪声代码分辨率
● RTD温度监控器
● 带ARM7处理内核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连接/参考器件
ADuC7061:基于ARM7的微控制器,内置双通道24位Σ-Δ型ADC
ADP3333-2.5:2.5 V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ADP7102-2.5:2.5 V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电路功能与优势
本电路显示如何在精密RTD温度监控应用中使用精密模拟微控制器ADuC7061。ADuC7061集成双通道24位Σ-Δ型ADC、双通道可编程电流源、14位DAC、1.2 V内部基准电压源、ARM7内核、32 kB闪存、4 kB SRAM以及各种数字外设,例如UART、定时器、SPI和I2C接口等。它与一个100 ΩRTD相连。
在源代码中,ADC采样速率选择100 Hz。当ADC输入PGA的增益配置为32时,ADuC7061的无噪声分辨率大于18位。


图1:具有RTD接口、用作温度监控器控制器的ADuC7061(原理示意图,所有连接均未显示)

电路描述
图1所示电路完全通过USB接口供电。利用2.5 V低压差线性稳压器ADP3333,可将USB提供的5 V电源调节到2.5 V,从而向ADuC7061提供2.5 V的DVDD电压。ADuC7061的AVDD电源经过额外滤波处理,如图所示。在线性调节器的输入端也放置一个滤波器,对USB电源进行滤波。

本应用中用到ADuC7061的下列特性:
● 内置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的24位Σ-Δ型主ADC:PGA的增益在本应用的软件中设置为32。
● 可编程激励电流源,用来驱动受控电流流经RTD:双通道电流源可在0 μA至2 μA范围内以200 μA阶跃配置。本例设置为200 μA。
● ADuC7061中ADC的外部基准电压源:对于本应用,我们采用比率式设置,将一个外部基准电阻(RREF)连接在外部VREF+和VREF-引脚上。或者,也可以在ADuC7061中提供1.2 V内部基准电压源。
● ARM7TDMI 内核:功能强大的16/32位ARM7内核集成了32 kB闪存和SRAM存储器,用来运行用户代码,可配置并控制ADC,通过RTD处理ADC转换,以及控制UART/USB接口的通信。
● UART:UART用作与PC主机的通信接口。
● 两个外部开关用来强制该器件进入闪存引导模式:使S1处于低电平,同时切换S2,ADuC7061将进入引导模式,而不是正常的用户模式。在引导模式下,通过UART接口可以对内部闪存重新编程。




       
本电路使用的RTD为100 Ω铂RTD,型号为Enercorp PCS 1.1503.1。它采用0805表贴封装,温度变化率为0.385 Ω/℃。
注意,基准电阻RREF应为精密5.62 kΩ (±0.1%)电阻。

ADuC7061的USB接口通过FT232R UART转USB收发器实现,它将USB信号直接转换为UART。
除图1所示的去耦外,USB电缆本身还应采用铁氧体磁珠来增强EMI/RFI保护功能。本电路所用铁氧体磁珠为Taiyo Yuden #BK2125HS102-T,它在100 MHz时的阻抗为1000 Ω。
本电路必须构建在具有较大面积接地层的多层电路板上。为实现最佳性能,必须采用适当的布局、接地和去耦技术。

代码说明
用于测试本电路的源代码可从以下网址下载(zip压缩文件):www.analog.com/cn0075_source 。
UART配置为波特率9600、8数据位、无极性、无流量控制。如果本电路直接与PC相连,则可以使用“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等通信端口查看程序来查看该程序发送给UART的结果。参考图2。源代码附有注释说明,方便了解、使用。


图2:“超级终端”通信端口查看程序的输出

常见变化
ADP7102调节器可用作ADP3333的最新替代器件。如果微控制器上需要更多GPIO引脚,则可以选择采用48-LFCSP或48-LQFP封装的ADuC7060。请注意,ADuC7060/ADuC7061可以通过标准JTAG接口编程或调试。对于标准UART至RS-232接口,可以用ADM3202等器件代替FT232R收发器,前者需采用3 V电源供电。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665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