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平板电脑屏幕技术全面解析
发布时间:2013-7-12 21:44
发布者:1770309616
在移动终端时代,随着芯片性能的迅速提升,主流核心性能已可以承载日常所需的绝大部分应用。而屏幕作为平板电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体验方面起到的作用则日益突出。这不仅是因为屏幕的显示效果直接影响到用户感受,同时,与屏幕紧密结合的触控部分,也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对用户体验产生直接影响。今天,我们不妨就此开启话题,来简单讨论一下平板屏幕的相关内容。![]() 一、显示屏 这里说的“显示屏”,实际上就是指“显示面板”。关于平板的显示面板部分,我们接触较多的是IPS、TN这一类的概念。从面板上来区分,主流的平板显示屏幕大体有IPS、TN、AMOLED等等,其中IPS最为主流,使用范围也最为广泛。 ①、IPS屏幕: IPS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晶面板技术。在拥有这一技术并实现在量产的公司中,韩国的LGDisplay公司规模最大,技术水准处于领先地位。相比其他面板技术,IPS屏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预先给液晶分子定向成为透光模式,而是定向成为不透光的模式,透光的多少通过与液晶分子定向方向垂直的电极决定,电压越高,扭转的分子就越多,从而实现光线的精确控制。它只控制IPS液晶面板的一个偏转角度,并且偏转分子的数量能够与电压接近正比例,从而使面板的层次控制更容易实现。 ![]() ![]() ②、TN屏幕: TN面板,全称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显示屏屏幕的一种类型。由于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产品器中被广泛使用。另外,有不少国产平板也会使用这种屏幕,相对来说,它的造价低,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整体成本,打造低价平板产品。 ![]() ![]() ③、AMOLED屏幕: AMOLED屏幕属于OLED屏的一个分支,主要技术掌握在三星手中,目前国内的显示屏厂商也逐步涉及该领域,使得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AMOLED屏幕大致已经发展到三代:AMOLED、SuperAMOLED、SuperAMOLEDPlus。另外SuperAMOLED还延伸出SuperAMOLEDAdvanced和HDSuperAMOLED两种屏幕,主要是分辨率有所区别,归为一类。 ![]() ![]() 二、触控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保护层、触摸层、显示面板”这三者的组合方式有多种,“显示面板”可以与“触摸层”做到一起,也可以与“保护层”做到一起。当显示面板与触摸层组在一起时,就成了iPhone5中见到的In-Cell触摸屏结构,由于目前还没有平板使用过这种方案,这里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 保护层、触摸层、显示面板三者,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可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名词,如“G+G”、“OGS”“GF2”等。其实这些都是从触控结构部分对屏幕的称呼进行划分,我们最常听说的“G+G屏幕”其实指的就是触控结构而已,与显示面板没有任何关系(G+G屏,可以是IPS面板,也可以是TN面板,没有冲突)。 ①、G+G屏幕: 了解G+G电容屏,首先来介绍一下传统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设计。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电容触摸屏的双玻璃不但能保护导体及感应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环境因素对触摸屏造成影响,就算屏幕沾有污秽、尘埃或油渍,电容式触摸屏依然能准确算出触摸位置。 随着目前电容触控屏水平的发展,集成化水准也越来越高。G+G电容屏就是将传感器部分集成到玻璃上面,然后将传感器玻璃与钢化玻璃盖板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G+G电容屏。G+G电容屏的特点在于采用的是双层玻璃结构,相比目前市场上的不少低端电容屏平板采用的G+P(传感器玻璃+PET塑料盖板)低成本的电容屏,触控体验要明显好上一个档次。 ![]() ②、G+P屏幕: 刚才说到了G+P,这里不妨接着说下去。G+P屏幕是国产平板电脑前期常用的一种屏幕,它的成本较低,但体验并不如G+G,因此目前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少数低端国产平板还在使用这种屏幕。从触控体验上来讲,G+P并不出色。 实际上,G+P的含义是传感器玻璃+PET塑胶片,简称为G+P,就是我们手指所接触到的触摸屏的表面是一层PET塑胶片。屏幕大多为内凹屏,但也有纯平的镜面,用手指按压屏幕边缘是软的并会凹陷,这是由于PET塑胶片不如G+G材质的钢化玻璃电容屏硬度高。G+P材质的电容屏滑动时可以明显看见凹陷甚至有水波纹,容易刮花不耐磨,工艺简单,成本低,并不建议选择。 ③、OGS屏幕: 上面讲的两种触控结构,使用的是双层玻璃或是玻璃+PET塑胶片的组成方式,都是有两层保护层。随着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工程师开始研发新的触控结构,新一代的触控结构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开始提到的In-Cell、On-Cell以及OGS。 OGS,全称是OneGlassSolution,也即单层玻璃解决方案,是一种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传感器的技术,将触摸曾和保护玻璃组合在一起;而前面提到的In-cell,则是将触摸层和显示面板组合在一起。在OGS结构原理下,一块玻璃可以同时起到保护玻璃和触摸传感器的双重作用。 ![]() ![]() ④、GF2、G1F屏幕: 在苹果iPadmini这款产品上,我们见到了GF2触摸技术;另外,在微软Surface上,我们又见到了另外一种G1F触摸技术。这两者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GF2和G1F都是由GFF技术进化而来,将GFF原来用于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膜减为一层,它们均属于GF的一个分支,厚度更低,它们主要在感应层的设计位置上有所区别。目前掌握GF各种技术的内地企业主要是欧菲光。而国产平板方面,目前还很少有企业使用这种屏幕。 总结: 以上主要从显示部分和触控部分,对我们常见的平板显示屏进行了一些分类。随着产品轻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屏幕也将逐步进行“减负”,未来OGS、GF2将很可能会成为平板屏幕的首选。回头来看,目前国产平板的屏幕技术虽算不上最前卫,但也并未落后太多,未来发展还是颇值期待的。作为消费用户,我们不妨期待更多的新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届时平板整体体验将会更上一层楼。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