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h 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第1日

发布时间:2012-11-22 16:23    发布者:yulzhu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今日在南京参会,继续写些记录。标准研讨会特别是这种大会,主要的目的是将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电动汽车产业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由CATARC来组织调 度的自由务虚会,因为讲完也没有什么,不针对单个的标准也不针对一个标准工作组。好吧,所以每年一次的研讨会,至少我参加过的2届,都无可避免的走到了一 个看不出明显结果的路上。但是我想说明的是,其实,如果你真正加入了工作组,你知道你反馈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不予考虑或者部分考虑,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大意思 的。把声音集合在一处,至少我们可以看清楚SAE、DIN、JAR和ISO/IEC在做什么,各个车厂又想传递些什么。        
                   
整个日程包括:


领导致辞:
国标委致辞
工信部致辞
科技部致辞
南京Local Goverment致辞

演讲日程包括

1.MOST 甄子健 《电动汽车研发、示范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安全要素》

无打印文稿,内容分为三部分,研发示范推广的进展;标准的科技研究和定位思考和安全理念创新。提及的内容和前段时间高峰论坛的数据似乎有出入,不过谈了有 几点:财政补贴的退出机制,终究是要靠电动汽车自身的性价比和商业化谋求产业的独立,而不是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去补贴过日子的。电动汽车安全既需要考虑 车本身,还需要考虑车路、车网大城市交通的概念。整篇听得我有些云里雾里,没怎么听明白。


2.CATARC 吴志新 《中国电动汽车安全与标准》

无打印文稿。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安全事故盘点;安全理念;安全标准和标准计划。
        
  • 安全事故盘点历数了SMART ED、KAMA、VOLT、众泰、上海公交和BYD一些故事;
  • 安全理念阐述了从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系统、整车、充电桩和电网环境内考虑的问题。前三者考虑生产过程、贮存、恶劣环境、充放电、安全事故和回收处理等环节的滥用条件,后三者考虑正常运行、故障和事故条件下的安全理念问题。
  • 安全标准盘点了国内已经颁布的9项标准,整车为18384(1 2 3)和Hybrid&Fuel Cell标准,电池为QCT741 742 743 744.
  • 标准计划谈了电池系统标准(测试步骤)和碰撞安全标准(在中德合作的基础上)。

其实大会上,能说的也就这些。

3.BYD 廉玉波 《BYD电动汽车安全设计》

内容比给的打印稿更为详细和精致。涉及概述、电池安全设计、高压部件安全设计和整车安全设计等部分。
        
  • 概述 BYD有1000名电池工程师,这个数字很吓人了,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动力电池的,还包括原有的手机电池的人员;外加电控/电机,整车控制开发工程师(这里 按照200人计算,我估计),我们以8W平均工资(10W含公司社保投入+福利)来看,算上去的人力成本为1200×10W=1.2亿,每个工程师一年的 工具资源+开发的费用以5W记,研发成本初步估算为1.8亿。BYD的国内车辆演示车程总路程为2700W公里,单车30W公里,目前有50辆车可能在美 国封闭区域测试,在做美国的测试&认证&碰撞测试。
  • 电池安全 材料安全讲的还是LFP正极材料安全性……,单体结构设计提了3条:密封设计&激光焊接&防暴阀&验证测试<针刺、挤压、 炉热、短路、盐雾和振动>;整车电池安全设计提及了电池连接设计(焊接的强度、可靠性和阻抗),电池系统的密封与绝缘、固定与减震、熔丝与继电器
  • 高 压防护 涉及维修开关、绝缘部件和防水设计(IP67这是堵住动力线的结果)和BMS,这里罗列了IP防护触指防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绝缘电阻(与检测)、主 动放电等。E6的维修开关放在了中间放茶杯的地方,USB口的下面,拆掉上面的盖板,拧掉几个螺丝就可以拔出来了,注意不要掉螺丝哦,我当初就是掉了个螺 丝找了半天,手不太好操作。
  • 整车安全设计 主要强调了物理结构,如电池组的内外层防护,高压系统的布置,整车验证等。

觉整个讲演时间不是很够,照本宣科的,看得出来,BYD算是在技术上希望做到危机公关。按照一个朋友的说法,BYD是仓促的带着水袋横穿沙漠,当初的时 候以电池技术为先导,整合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模式,没想到走了一半的路,水不够了。能把工程师们留在BYD的,可能就是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一份希望了吧。

以上一节都是国内的报告。

4.德国交通部 Gerd Kellermann 电动汽车安全法规的国际协调

这里反复强调WP29,World Forum for Harmonization of Vehicle Regulations,1998的GTR,主要的汽车市场各国同意了法规的趋同化,导致了每个国家的地区性法规不能擅自搞成强制性而不征求WP29委员 会的评估,这也就是GB“T”的用意。整个内容我也没大听明白德国口音的英语,从内容来看涉及了电动汽车功能安全&电池全要求&整车撞后 的要求。

5.Daimler Horst Wunderlich ISO在汽车安全和锂电池标准化工作

这篇算是真正的技术介绍了。这里强调了汽车标准的立场,立足于满足工业产品开发需要,仅限于必要的内容而不涉及汽车/部件公司竞争的目的,即不能使得成本 额外增加。说到底,汽车行业的标准不是为了增加门槛,而是为了节约所有的汽车厂商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如果没有标准,出现大面积的问题,召回的损失是每一 家都要负担的,在充分讨论必要性标准之后,整个产业的技术风险就会降低。这里主要介绍ISOTC22/SC21的任务。
        
  • ISO是做汽车/电网接口、汽车系统和汽车部件,其中SC21是
    • 车辆运行&安全
    • 能力性能&衡量
    • 车载动力推进存储
    • 电击防护
    • 术语&定义
            
  • IEC有对应的充电设施/充电桩、贯穿领域问题和电子部件分委会。
  • 注:根据我的了解,IEC更多的就像是个欧洲组织,美国一般不太参与,尤其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目前已经有/在做的法规
  • ISO6469 1车载能量 2运行安全方法 3电击防护 4撞击后安全
  • ISO 12405 1高功率 2高能量 3安全性能要求,其中3包括
    • 基本安全要求
    • 机构和气候测试
    • 车辆模拟事故
    • 电气系统失效测试
            
  • ISO 17409 外接至能量源(电网)
    • 标准化项目
    • AC电源特定需求(V、I、泄漏电流和接触电流)
    • 电机防护
    • DC电源特定需求(锁、复用、IEC61851-23协调)
                   
6.SAE Jack Pokrzywa SAE的电动汽车标准

在介绍SAE和SAE的各个标委会之后,主要涉及三个主题:
        
  • AC/DC 充电
    • 主 要探讨Combo1 的历程,其实美国人挺开放的,IEC62196-1中的Type1最开始是日本供应商搞的,Combo的理念一开始是德国车厂提出来的(那个Type2想 得太多,把自己也给绕进去了),这里2012年10月3日,SAEJ1772第四版通过。这里也提及了DC充电简易的Flow Chart。
            
  • V2G互动性
    • 谈到了潜在的一些问题,互用性(丰田和Nissan对某些充电桩不匹配)、火线电压不安全(充电之前的就已经给出来了)、下电时间(某些EVSE不能在100ms下电)、电压降&Sokies(导引信号的电压与频率不正确)和时序问题(某些EVSE不在3秒供电)
            
  • 紧急救援
    • 消防队救人在电动车上也需要足够的信息,以防触电。
            
  • 电池研究项目
    • 介绍了一些研究计划。
                   
7.菲尼克斯 Roland Bent EV充电的全球标准

与前段时间在南京的讲演内容大体一致,集中于Combo的机会,其实大家都想看到GB Combo的一天,开发起来也容易,问题是由能源局来主导以后的基础设施标准,电网还在换电ing。

8.Daimler Michael Guse ECER 100.02电池安全新方法

主要介绍UNECE-R 100.02的内容,电池安全可以按照实物装车去碰撞,也可以按照分析和数据来转化要求。这里呢定义不在前面420mm和后面300mm的危险区域内,则电池包收到的最大挤压力约为100KN。


1.gif

9.Nissan Takeshi Miyamato 聆风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理念

乏善可陈,比SAE Paper里面都讲的少。

第一天的讲演如下,然后到菲尼克斯那边参观,然后晚宴。到20:30分我办完住宿,折腾2个小时到现在差不多整理完今天的内容。明天的内容似乎更精彩一些,不过需要赶火车,后面几段估计没法参与了。接下来就是需要回公司写出差报告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189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想要避免发生灾难,就用MPLAB® SiC电源仿真器!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