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先进光刻胶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

发布时间:2025-4-25 10:0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复旦大学 , 光刻胶
4月23日,复旦大学先进光刻胶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诞生。该中心聚焦半导体产业核心材料——高端光刻胶的研发与产业化,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提供关键支撑。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在揭牌仪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表示,光刻胶作为芯片制造的“血液”,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集成电路的工艺精度与产业竞争力。然而,我国高端光刻胶市场长期被日美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严重制约芯片制造自主可控进程。此次成立的工程研究中心整合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及材料科学系的多学科优势,并联合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苏州润邦半导体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中心主任伍强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提出“设计-基础设施协同优化(DICO)”技术路线,即通过AI算法优化光刻胶分子结构与光刻工艺参数的匹配性,结合量子化学模拟提升材料稳定性,最终实现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光刻胶的工程化量产。这一路线已在实际案例中取得突破:通过引入AI驱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某型号ArF光刻胶的分辨率从45nm提升至28nm,工艺窗口扩大30%。

产业界领军专家领衔技术委员会,模块化研发加速技术迭代

为确保技术攻关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中心组建了由17位行业领军专家构成的技术委员会。其中,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文湛担任主任,苏州润邦半导体CTO马晓明、浙江新盈电子首席科学家方书农任副主任。技术委员会提出“模块化研发与优化”策略,将光刻胶配方设计、光刻工艺适配、缺陷控制等环节拆解为独立模块,通过AI驱动的并行实验平台加速迭代。

周文湛在发言中透露,中心已与腾讯量子实验室、张江国家实验室达成合作,将量子计算应用于光刻胶分子设计,预期可将研发周期从传统方法的3-5年缩短至18个月。此外,针对EUV光刻胶研发中的关键难题——金属离子污染控制,中心联合华力微电子开发出新型螯合剂,使金属离子残留量从10ppm降至0.5ppm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百亿级市场空间待开拓

揭牌仪式后,与会专家围绕“光刻材料与工艺人才培养”展开专题研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梅永丰宣布,中心将增设“微纳制造材料与工艺”微专业,联合企业开设“光刻胶工程化开发实践”课程,学生需完成6个月以上产业基地实习方可毕业。苏州润邦半导体已承诺每年提供20个实习岗位,并设立“光刻胶创新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材料合成、光刻工艺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的学生团队。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高端光刻胶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占比将达35%。中心副主任马晓明指出,国产光刻胶若能实现28nm制程全覆盖,预计可带动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成本下降18%-22%,并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

开放协同打造创新生态,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作为复旦大学“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载体,该中心与已成立的复旦大学材料科学智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陶氏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形成协同效应。据统计,复旦大学在先进材料领域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近三年在《自然》《科学》等顶刊发表光刻胶相关论文17篇,申请核心专利68项。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的建设将强化上海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创新策源能力。未来三年,上海计划投入15亿元支持光刻胶产业生态建设,包括建设国家级光刻胶检测认证平台、组建光刻胶产业创新联盟等。随着学敏高等研究院(获校友捐赠10亿元)、空间互联网研究院等机构的相继落地,复旦大学正加速向全球顶尖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迈进。

结语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分子设计到晶圆良率,复旦大学先进光刻胶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深入推进,中国有望在3-5年内突破高端光刻胶的自主化瓶颈,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注入新的变量。正如姜育刚副校长所言:“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我们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为科技自立自强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注脚。”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642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想要避免发生灾难,就用MPLAB® SiC电源仿真器!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