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芯片替代之争,黑芝麻智能可否飞跃地平线?

发布时间:2023-7-21 09:3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国产 , 汽车芯片 , 黑芝麻智能 , 地平线
来源:凤凰网科技《新视界》

核心提示:

1. 近日,智能驾驶芯片服务商黑芝麻智能在港股递交招股书,该公司主要生产自动驾驶芯片,产品方面对标英伟达。 凤凰网科技《新视界》从一位曾与其洽谈过合作的客户处获悉,经实测,黑芝麻的芯片产品A1000 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问题。这位公司的技术人员透露,他们的标准测试结果与宣传的算力相差了3倍。黑芝麻对此暂未置评。

2.黑芝麻的产品,可能连其投资人小米都不太信任。一位了解小米汽车生产情况的人士称,小米其实投了黑芝麻,但小米汽车这一代用的是英伟达的orin芯片,下一代使用黑芝麻量产的概率也比较小。他了解到的情况是,黑芝麻的另一个投资方,也没有用黑芝麻的芯片做开发,原因是黑芝麻工具链不完备,导致开发难度很大,客户需要不断踩坑、填坑,影响开发进度。

3.十轮融资下来,黑芝麻合计融资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33亿元),而仅2020年-2022年的3年间亏损超58亿,超过了其融资总额。凤凰网科技《新视界》注意到,这三年,黑芝麻获得了政府补助3600万,其中2021年的近3成营收来自政府补贴。

4.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是,黑芝麻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指数级拉大。黑芝麻智能预计,2023年公司将交付超过10万片SoC,是2022年出货量的4倍。抢占先发优势的地平线则预计2023年全年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会超过300万片,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仅2023年的出货量预估,两者就已经相差30倍。


2015年前后,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和出行结合的市场前景判断还非常乐观,一级市场的热捧让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出现短暂繁荣,大量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获得融资,到2020年左右,行业进入市场验证期,但大规模应用落地并不如预期。投资人越来越谨慎,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越来越困难。

自动驾驶这个技术密集型赛道,需要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如果企业自身无法造血,依靠融资输血,后续又没有新的融资进来,现金流问题很容易成为初创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

私募股权基金的期限最长一般为5-8年,因此,让被投企业积极寻求二级市场融资,成了投资人和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心照不宣的选择。

自动驾驶的故事讲了这么多年,到了该给投资人兑现的时候。

1.替代英伟达?

2023年6月底,智能驾驶芯片服务商黑芝麻智能在港股递交招股书,成为港股上市规则第18C章生效以来,首家基于此规则递交上市文件的企业,在上市进度上抢先了国内头号竞争对手地平线一步。黑芝麻智能并非大众印象中的食品加工企业,而是主攻AI芯片的科技独角兽。

目前,进入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的AI芯片厂商有高通、英伟达、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等。其中,高通在智能座舱芯片上占统治地位,英伟达则是自动驾驶芯片的龙头,控制了主要市场。

车规级AI芯片由于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且仅台积电等少数几家代工厂具备制造封装能力,从设计到量产一般需要4~5年,因此,率先实现量产的龙头厂商将具有较高的竞争壁垒,高通和英伟达的优势地位短中期不易被撼动。

黑芝麻智能、地平线这些国产芯片厂商的机会在于成为B点。

所谓B点供应商,一般作为A点主力供应商的补充和替代,负责保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新视界》,由于供应链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车规级芯片的主要客户车企及供应商,目前都在考虑用国产芯片作为替代。

尽管黑芝麻智能创始人、CEO单记章不愿承认在做英伟达的国产替代,但其产品确实在对标英伟达。

目前,黑芝麻智能旗下有华山、武当两个系列的产品,华山系列专注于自动驾驶,包括华山A1000、华山A1000L、华山A1000 Pro、华山A2000等多款芯片产品;其中,A1000系列SoC已于2022年开启量产,截至当年末总出货量超过2.5万片。武当系列于2023年4月正式发布,旗下C1200该芯片采用7nm制程技术,可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不同域的需求,预计今年内提供样片。

1.jpg
图|源驭势资本:AI芯片应用领域比较

车规级AI芯片拥有TOPS级别(1TOPS=1万亿次计算每秒,以下简称T)的运算能力,现阶段L2级别自动驾驶计算量已达10T,L3级别需要60T,L4级别算力将超过100T。芯片作为预埋硬件,在后续软件优化升级后与之匹配,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升级,因此,超越当前自动驾驶级别要求的芯片提前量产上车成为趋势。

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中,英伟达Orin芯片可以达到200T的算力,地平线目前已经量产的征程5单芯片算力96T,而黑芝麻智能旗下华山A1000系列的算力为58T-100T不等。

凤凰网科技《新视界》从一位曾与黑芝麻洽谈过合作的客户处获悉,经实测,黑芝麻的芯片产品A1000 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问题。这位公司的技术人员透露,标准测试结果与宣传的算力相差了3倍。“A1000 刚出来不久,我测了一下样件,当时市场人员告诉我是70个T的算力,但经过标准测,实测结果不到20个T。后续这种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就不清楚了。”

“黑芝麻智能一开始就宣传其原创性技术,称能够实现1瓦6T的功耗比,这个在当时完全颠覆了行业认知。作为技术人员,我很质疑怎么做到的?”他最后得知,宣传中的1瓦6T,仅计算了芯片中的 NPU 模块的功耗,而不是全部功耗。他认为,这样的宣传和技术表述多少有点欺骗市场的嫌疑。

对此我们联系了黑芝麻的市场和公关部门确认,截至发稿前,对方暂未对此置评。

2.投资人与客户不能说的秘密

一位传统主机厂的技术人员表示,车企承受不了失败的结果,用了以后很难再换,因此选择芯片会很谨慎。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解释称,芯片不只是硬件这么简单,需要给客户足够好的应用开发环境、工具链以及支持大规模商用部署的丰富软件库,同时还需要足够多的经验和时间,了解用户需求和开发习惯,以及产品迭代过程中潜在的技术难点。

客户的反馈可能更能反应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

黑芝麻智能的产品,连其投资人小米都不太信任。一位了解小米汽车生产情况的人士称,小米其实投了黑芝麻智能,但小米汽车这一代用的是英伟达的orin芯片,下一代在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之间做选择,他认为使用后者量产的概率比较小。

他了解到的情况是,黑芝麻智能的另一个投资方,也没有用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做开发,原因是工具链不完备,导致开发难度很大,客户需要不断踩坑、填坑,影响开发进度。

针对以上内容,我们联系了黑芝麻智能求证,截至发稿前,对方暂无回复。

黑芝麻智能的主要客户为汽车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及Tier1(一级供应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Tier1挑选芯片合作伙伴主要看几点,一是看团队,优先选择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团队;二看现有芯片有没有足够多的持续迭代;三是希望芯片厂商和主机厂有非常好的关系,因为单靠tier1去跟主机厂沟通推销芯片会很难,那么需要芯片公司尽可能多的贴近客户,去达成大家对于同样的目标和产品的认同;第四点即芯片本身的产品力,考虑算力、应用性、供应链是否成熟度,保证合作过程中开发的难度不会因技术不成熟变大。

他表示,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和消费电子芯片有相似之处,就是看产品说话;判断的金标准,是出货量。黑芝麻智能也预判到了这点,到2025年,车企会建立起相关的供应商体系,汽车供应链一旦稳定后便少有调整,到时候不会有太多机会给新公司。因此,对于国产芯片厂商来说,能否在2025年之前实现量产上车至关重要。

在过去三年里,主机厂、造车新势力在寻找自动驾驶芯片国产替代产品之际,黑芝麻智能推进合作的上汽、蔚来、比亚迪等,却选择用脚投票,与地平线进行了合作。

目前,地平线已量产上市超过50款车型,已经交付的车型包括理想ONE、理想L8、荣威RX5、长安UNI-T,反观黑芝麻智能交付的车型却未面世。

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是,两者的差距正在指数级拉大。

从已经量产上市的数量上看,地平线已经抢占先发优势。而2023年,双方差距可能还会继续拉大。

黑芝麻智能预计,2023年公司将交付超过10万片SoC,是2022年出货量的4倍。抢占先发优势的地平线则预计2023年全年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会超过300万片,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仅2023年的出货量预估,两者就已经相差30倍。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在6月透露过市场份额,他表示2022年L2+市场,地平线市占率为49.05%,英伟达占了45.89%,两家加在一起占据近95%的市场。按照他的说法,,2022年L2+市场份额上,黑芝麻与其余厂商加一起的市场份额不足5%。

黑芝麻招股书则是援引了2022年车规级50tops以上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这一计算标准,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黑芝麻还是排在英伟达与地平线后。值得注意的是,该统计方法并未选用芯片总出货量这一标准,如果就公司整体出货量而言,黑芝麻与前两者的差距可能要更大。

3.现金流告急

一位自动驾驶服务商的高管曾和市场三家以上自动驾驶芯片公司都谈过合作,经过调研和测试,他认为黑芝麻更像一个to VC而不是to 客户的企业,“产品不成熟影响开发进度,出货量少,供应链成本就降不下来,就得赔钱干。所以先赔钱把营收撑大,市场规模撑大,给投资人想象力,这个是to VC的逻辑。”

众所周知,AI 芯片行业极考验耐心和韧性,高投入、高门槛、长周期,这些特性导致自动驾驶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并不好。

截至目前,黑芝麻智能已完成10轮融资,估值超160亿元。资方背景既包括腾讯、小米这类互联网巨头,也涵盖了上汽集团、吉利控股等主机厂,以及Tier 1博世等。

十轮融资下来,黑芝麻合计融资6.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33亿元),而仅2020年-2022年的3年间,黑芝麻就亏损了超过58亿,超过了其融资总额。

根据招股书,2020年-2022年,黑芝麻的收入分别为5302万元、6050万元、1.65亿元;凤凰网科技《新视界》注意到,这三年,黑芝麻获得了政府补助3600万,其中2021年获得1800万,占其当年营收的29.7%。

黑芝麻的三年净亏损则分别为7.6亿元、23.57亿元、27.54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9.82亿元。若没有新的转机出现,仍按照2022年的现金消耗率水平计算,这些资金仅能支撑企业运转14个月。

亏损还在持续拉大。黑芝麻在招股书中表示,因其正处于快速扩展业务阶段,2023年净亏损将大幅增加并可能在短期内继续产生净亏损。

黑芝麻还存在大客户依赖这一问题,近三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黑芝麻期间总收入的88.5%、77.7%及75.4%。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继续取决于对相对数量较少的客户的销售。

毛利率方面,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2.7%、36.1%及29.4%。黑芝麻智能在招股书中表示,2022年毛利率的变化是由于收入组合改变,毛利率更高的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的营收占比大幅下降所致。

按照港交所主板原有的上市标准,黑芝麻的盈利水平没有达到上市标准,但好在黑芝麻抓住了今年港股新规第18C章这一新机会,3月31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C章,推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对正在谋求上市的黑芝麻来说,现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按照规划,黑芝麻智能计划将募资净额的10%用于营运及一般公司用途。黑芝麻智能称,这笔资金能够为公司赢得至少12个月的缓冲期。

4.国产芯片能否迎头赶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公开表示,国内汽车芯片90%以上都靠进口,或者掌握在外资公司手里。这对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企业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探索一个新技术应用的成本和时间周期,超过学习一个已经成熟并且验证有效的技术的应用。“现在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在相对短时内高效率跟上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变化,这个是相对容易的。不存在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基本上别人怎么干你怎么干就行了。但等到我们跻身行业前列的时候,开发效率会降低,面临的是技术未知性等更多的挑战。”

谈及当前技术能力的差别,国产芯片公司和英伟达、高通到底差在哪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才、基础技能和知识都不缺乏,但缺乏批量大规模生产经验。这是为什么国内芯片从小算力芯片开始,就是需要流程走过后,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在试错成长之后再去接更加困难的任务,所以行业趋势是从小算力慢慢向大算力进行产品迭代。

随着中国智能汽车进一步发展的话,国产芯片有可能遭受进一步的打击,美国的法律法规可变动性比较强且会回溯,一旦开始禁令之后,可能之前的还没有交付的订单也会受到影响,影响后续的产能,因此车企、供应商目前都在考虑用国产芯片作为替代。

一位芯片行业资深人士分析称,这其实利好黑芝麻、地平线这些国产芯片公司的发展。他表示,中国现在有国产化替代的驱动力,有政府的重视,有资源的倾斜,有足够多有经验的华人愿意去投入精力和时间,所以迎头赶上是时间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3140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Eways-SiC 发表于 2023-8-2 16:34:23
碳化硅MOS耐压650V-3300V和SiC模块产品简介https://pan.baidu.com/s/1EYxb29Lv-hLx9gt2K3Wuiw 提取码x9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