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z等级光晶体管速度可达硅晶体管千倍

发布时间:2015-8-7 10:33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晶体管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可与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相容、且速度可达4THz(太赫兹)的全光敏晶体管(All-optical Transistor),可能比硅晶体管快上1,000倍。

根据普渡大学的研究,纳米光光晶体管在低温制程下,可被制造在CMOS上方,进而达成减少5,000倍以上切换时间—即少于300飞秒(fs),或者几乎接近4THz的速度。

“在近4THz速度的限制时间是接近300飞秒,虽然切换的速度可以更快,但前提是得牺牲一些效能。”Nathaniel Kinsey表示。Nathaniel Kinsey是和普渡大学教授Alexandra Boltasseva(双学位)与普渡大学Birck 纳米技术中心(Birck Nanotechnology Center)奈米光学科学主任Vladimir Shalaev一起进行研究的博士生。

Kinsey补充,重要的是,电晶体管会受到RC延迟时间的限制,但这样的限制情况对全光晶体管来说反而是重组时间(Recombination Time)。这是完全不同的机制,后者可以使工程性能更自由,且比起电子副本(Electrical Counterpart)可达到更快的开关速度响应。

透明导电氧化物由可和CMOS相容的光子晶体管材料所构成,具备光学低损耗,因此可以在够低温的制程后段(BEOL)制造。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类金属、多功能及可调谐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制造在CMOS上的光敏晶体管,然而,过去其用于辐射光子的缓慢电子孔(Electron-hole)重组时间超过100皮秒(ps),从而限制了速度及该信号被调制的特性。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已将时间缩短到小于1皮秒—使光敏晶体管足以“跑赢”硅。AZO薄膜制造时,伴随着深层缺陷及超高附载流浓度,让研究者的示范元件有40%的反射率调制电位和在低功率状态下的低于1皮秒重组时间—每平方公尺小于毫焦耳(miliJoule)--在1.3微米的电信波长时。

AZO电浆氧化物材料被研究人员预测,其通信速度有能力比其他所有主流的电信波长都还要快10倍,而全光晶体管利用光同时为数据流和控制信号调节数据,而不是像现今使用电子信号来控制和调制。AZO薄膜可以被工程化以增加或减少的反射率,以在数据传输期间进行1和0的编码。研究人员的下一步是在一个简单的应用上制造可运作的装置。

新的“电浆氧化物材料”可以使光通讯比传统技术快10倍以上。

1.jpg
(图片来源:普渡大学,2015/15)

“目前,我们的计画是将目光投向整合开关元件。我们想开发一个全光子电浆电路(All-optical Plasmonic Circuit),在这个电路,我们可以从晶片外(雷射)撷取光,并在晶片上有效的培养它,并使其被调制到携带数据上,而这将需要一个电浆波导和我们的全光敏电晶体。”Kinsey进一步说明,“有可能,我们甚至可以集合多个这些设备,并与多个输入波长运转,以实现更大的频宽,就如目前用光纤所做的一样。开发帐样的设备将使我们可去探讨元件如何在高速状态下运作,以及与应力相关方面,让我们得以真正发现材料的问题。”

由于AXO薄膜的反射率接近于零,研究人员也在寻找办法去使用指数小于零的超材料(Metamaterial),透过电子云(Clouds of electron)也是所谓的表面电浆(Surface Plasmon),协助指向光环绕在全光晶片周围。脉冲雷射改变AZO折射指数,当其穿过时,可能在特性方向反而变成曲光。另外,氧化锌铝掺杂的量会改变AZO材料导电性能,从在某些波长的绝缘体到在其他波长的导体,进而调整其特性。

参与此项研究计画的人员还有博士生Clayton DeVault和Jongbum Kim,以及来自苏格兰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的访问学者Marcello Ferrera。

研究资金是由美国空军办公室科学研究(Air Forc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居里夫人国际奖学金(Marie Curie Outgoing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海军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共同赞助

来源: eettaiwan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209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