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专业的设计理念—阻抗连续性

发布时间:2012-8-8 14:54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阻抗
作者:武晔卿

阻抗连续是一个广义概念,它不仅仅指电学的电传输路径、,也包括产品结构的力流路径、风道的通风路径等。其基本要求是路径阻抗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得不有阻抗变换的情况,则须采取缓变过渡的设计形式(图1)。

对于一个电路布线(图2),如果出现了急性过渡,则在急性过渡的两侧各取一小段dx的长度,其阻抗分别为R和r,同样材质的情况下,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R=ρ*L / S,截面积大的电阻小,因此细的一段阻抗大为R,粗的一段阻抗小为r。当导线上通过电流I,则分别在R和r上产生热量为PR=I2R,Pr=I2r,因此PR>;Pr,则两段的发热也不一样,温升也就会产生微小的差别,紧邻的两段导体,在温度不同时,将会在电场和温升的双重作用下,细端R段的导电载流子将会发生移动,而形成更多的空穴,载流子的减少导致电阻更加增大,于是形成一个R↑→PR↑→温度T↑→载流子移动→R↑ 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正反馈过程,越来越加速,导致到现在过渡点的烧毁。电炉丝与电线接头处的烧断、PCB板上布线过流时,并不是整条线全部烧毁,而是某一小段烧毁,均可形象的说明此问题。常见的一种失效现象,导线受到ESD损伤(图3),在线缆上形成某个局部的损伤不能再导电,(图3)中的椭圆,于是,在损伤点的两侧与损伤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阻抗机型过渡的环境,最后在这个过渡点发生如上的反应过程,最后在损伤处烧断,烧断后的表现现象为为过电应力热损伤(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但其实质为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损伤引起,常见的器件失效分析中,“疑似ESD损伤”的结论大都基于此。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设计方面,结构上的急性过渡,会导致出现应力集中点(图4),在力的传递过程中,在急性过渡点的两侧,力流路径的过渡,会将较宽一侧的多余部分所受到的力,全部集中于过渡的部位,从而导致此处成为故障点,在右侧加一个向下压的力时,在过渡处最先出现裂纹断开。

1.jpg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521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youyou_zh 发表于 2012-8-9 00:14:20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