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进新成长周期仿冒元件蠢蠢欲动

发布时间:2012-5-15 15:33    发布者:nansaudi
关键词: 仿冒元件
市场研究机构IHSiSuppli的最新报告指出,随着半导体产业加速成长,仿冒元件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常见的问题;据该机构统计,在2011年,全球查获仿冒半导体元件案件数量达到创新高纪录的1,363件,预期该数字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
  
  IHSiSuppli表示,通常电子产业供应链的仿冒元件数量消长,都是与整体半导体产业年度业绩表现一致。例如在2011年至2007年的全球半导体产业成长期,市场上仿冒元件数量也呈现成长;在2008与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期间,仿冒元件数量也跟着半导体产业一起衰退。
  
  到了2010年,半导体产业营收出现了高达33%的反弹成长,该年度全球仿冒元件案件量也跟着成长了152%。而IHSiSuppli预测,半导体产业将自2012年起进入新的成长期,在2011年的1%成长之后,今年全年度营收将有4.3%的成长,2013年将再进一步成长9.3%。
  
  “半导体产业已经浮现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的传统迹象,包括供应吃紧、多数元件价格上扬,以及产品交货期延长等等;”IHSiSuppli半导体产业分析师RickPierson表示:“这为仿冒元件供应商带来大好机会,他们正摩拳擦掌要用假货来填补供应链缺口。”
  
  Pierson指出,对半导体元件买主来说,仿冒元件的增加是一大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包括财务损失、对公司信誉的伤害,甚至导致部分终端产品的安全性疑虑。
  
  根据IHSiSuppli的观察,目前大多数电子零组件都出现供应吃紧、价格上扬以及交货期延长的现象;其中价格上扬的趋势预期会持续整个2012年。该机构指出,有许多应用广泛的电子零件在第三季与第四季会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包括电容、NAND快闪记忆体、DRAM、电源半导体元件,以及逻辑晶片;此缺货现象也让仿冒元件商有可乘之机。
  
  “仿冒元件供应商的道行越来越深,”Pierson表示:“他们长期观察市场,了解弱点何在,也知道有哪些产品正面临供应短缺、有利可图;而且他们当然也知道何时是出手的最佳时机。”IHSiSuppli举例指出,在去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当市场担忧半导体元件与电子零件供应短缺并出现抢购潮,仿冒半导体元件也跟着大幅增加。
  
  “产业界必须正视仿冒元件的议题,了解其增加的原因,并确认那些仿冒元件出现在哪一些应用市场;”Pierson建议:“因为仿冒商的崛起一定也是有针对电子产业进行分析、探查其弱点并寻求可乘之机。”
  
  IHSiSuppli指出,由于电子厂商需要时时紧盯生产线的运作,使得仿冒元件的问题偶尔被忽略;但是厂商不留心这个问题,就会面临许多风险。该机构在2009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电子零件买主都会担忧仿冒元件问题。
  
  例如国防、航太产业领域的电子零件买主,会担心不良元件带来的故障导致航空器安全性疑虑或是危及国家安全;其他商用电子产品供应商,也会担心因仿冒元件使得公司形象受损、客户信任度与营收流失,甚至得负担法律上的责任。
  
  “要减少仿冒元件,买主必须对日常电子零组件供应链采取更严格的策略,例如直接向原厂或是授权代理商取得元件。”不过Pierson也表示,因为电子产品制造商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产线运作,使得他们有时候被迫从非正式管道取得所需零件,特别是在市场出现供应吃紧时;就连一些授权代理商有时也会向其他业者购买过剩库存,不小心引入仿冒元件。
  
  IHSiSuppli建议电子零组件买主针对确保供应链不中断、杜绝仿冒元件拟定计划,这样的计划与一家公司的灾难紧急应变策略很类似,需要时时更新零件供应商与元件/原料清单,并检视产品生命周期、物流通路以及公司内部运作状况。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157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