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为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筑牢安全防线:网络安全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5-8-7 18:1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网络安全 , 机器人技术 , 工业安全标准
作者:Manoj Rajashekaraiah,ADI公司首席工程师

摘要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和有效安全措施。文中介绍了工业安全标准,并分析了满足工业安全标准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

引言
工业4.0的核心是工厂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协作机器人对于实现现代工业4.0至关重要。机器人正日益智能化,协作能力不断增强,能够在有人或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高效完成复杂任务。随着自动化程度和机器人使用率的提升,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安防要求也不断提高。机器人最初主要用于工厂车间,但现在,机器人已应用于医疗、物流、农业等众多领域。事故在所难免,但由恶意攻击引发的事故后果尤其严重。恶意劫持和控制机器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财务损失。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风险

图1展示了典型的安全风险,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对机器人控制系统发起恶意攻击1。

image001.jpg
图1.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风险

表1列举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表1.安全风险问题
缺乏影响和说明
安全网络机器人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变得不安全,容易被黑客伪造、篡改或窃听。还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适当的身份验证►   这会导致攻击者利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
►   如果缺乏设备或外设身份验证机制,可能会导致机器人系统使用假冒外设/配件,从而带来安全或安防风险。
►   还会导致系统接受来自不受信任、身份不明来源的数据输入。
保密性缺乏加密或加密算法薄弱,可能导致机器人敏感数据和设计方案被他人截获和泄露。
完整性这可能导致存储或传输中的机器人敏感数据、配置和固件被更改。
安全引导和更新►   若无安全引导,便无法确定机器人控制系统上运行的固件/软件是否为正版。
►   若缺乏安全更新,黑客就有可能通过回滚至存在安全漏洞的旧软件版本,或将非正版软件加载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实现对系统的攻击。
防篡改硬件有时机器人会存储极度敏感的信息。保护这些信息不被未授权方获取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防篡改硬件,就很难保护信息免受侵入性攻击。
安全设计直到最近,大多数控制系统的开发都没有采用安全设计原则。这会使得攻击者能够侵入机器人系统的架构和设计,从而扫描并利用其中的安全漏洞来发动攻击。
更新机器人操作系统、固件和软件若未及时更新,可能会成为网络物理攻击的目标。
注:相当一部分安全风险来源于软件漏洞。

工业和机器人领域的法律法规旨在增强网络韧性和保障安全运营

网络安全环境正快速演变,针对工业及机器人行业的法律法规日益增多。其中,针对网络安全的法规有《欧盟网络安全法案》、《欧盟网络弹性法案》和《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事件报告法案》等。中国和印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持续完善中。《NIST操作技术(OT)安全指南》和IEC 62443等标准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指导,使我们能够采取“安全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和开发控制系统,从而提升系统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IEC 62443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安全(IACS)要求

IEC 62443是针对IACS的安全标准。2 它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中广泛采用的标准,获得了大多数法规的推荐和认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我们遵循相关法规,降低控制系统中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修复控制系统中的安全缺陷,保护关键资产,并实现其他诸多目标。

image003.jpg
图2.IEC 62443是一项全面的安全标准

该标准的某些部分侧重于流程和程序,而IEC 62443-4-1和IEC 62443-4-2则专门解决组件安全性问题。根据IEC 62443-4-2,组件类型包括软件应用、主机设备、嵌入式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标准根据组件满足的组件要求(CR)和增强要求(RE),定义了每种组件类型的能力安全级别(SL)。其中定义了四个安全级别(SL):SL0至SL3。SL2和SL3级别明确要求采用基于硬件的安全机制。

开发机器人安全系统解决方案需要哪些能力和技术?

为了构建安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解决“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安全风险”部分中重点指出的风险。所需的关键能力和技术包括:
u        安全认证:集成安全认证器来验证设备/组件身份。
u        安全协处理器:利用专用硬件实现安全存储和加密操作。
u        安全通信:实施加密协议以保护数据交换。
u        访问控制:实施细粒度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访问。
u        物理安全措施:采取措施防止物理篡改。

交钥匙安全IC(例如安全认证器和协处理器)专为满足上述要求而设计,易于实施且具有成本效益。除了这些固定功能IC,还有专为主机处理器设计的全套软件协议栈。2

注:使用分立安全元件可防止被攻陷的应用处理器访问物理隔离的独立IC中存储的凭证,从而增强系统强韧性。

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系统开发人员还必须采用结构化的安全开发方法,涵盖需求收集、威胁建模、安全设计、实现、测试、认证和维护等环节。遵循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可确保从一开始就将安全性融入到开发过程中。

是什么让ADI公司成为打造机器人安全系统解决方案的理想合作伙伴?

ADI不仅仅是MAXQ1065和DS28S60等交钥匙安全IC的供应商,更是帮助机器人行业的客户满足多样化安全要求的合作伙伴。凭借在安全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深厚专业积累,ADI成为应对机器人系统安全方面独特挑战的理想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深谙相关领域,能够帮助客户打造整合了硬件、软件和系统级考量的全面解决方案。

鉴于机器人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全盘考虑,因此ADI不仅提供元器件,更着眼于系统整体层面。我们综合考虑硬件、软件、通信和集成等因素,确保所有关键组件无缝集成。

ADI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是与汽车行业成功合作的典范,充分展现了ADI在实施强大安全措施方面的出色能力。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ADI开发出了高度安全可靠且通过ISO 21434认证的wBMS系统,彰显了ADI致力于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承诺。在机器人行业推动类似协作,将能充分发挥ADI在安全实施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ADI可以利用自身在汽车领域的经验和成功实践,为开发安全可靠的机器人系统做出贡献。

ADI凭借全面的技术能力和对安全的高度关注,成为系统设计领域的理想合作伙伴,在所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作中提供可靠的专业知识和支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
u        加入EngineerZone™上安全主题博客的讨论,与嵌入式安全社区互动。搜索“安全”,查找有关安全主题的有价值文章和资源。分享见解、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为正在进行的对话做出贡献。
u        探索我们丰富的安全产品,并访问嵌入式安全和1-Wire®以获得有价值的见解。浏览最新的技术文章、应用笔记和视频,增强您对安全主题的理解。及时掌握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发现有关我们安全产品的更多信息。
u        阅读《模拟对话》文章“在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的新时代,安全成为焦点”,了解安全如何成为ADI wBMS系统的焦点。

机器人关节控制器中的用例

图3展示了机器人关节内一种可能的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设计。

image005.jpg
图3.MAXQ1065在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中的可能用途

在这项设计中,MAXQ1065的潜在价值得到了明确体现,它能够实现安全引导功能,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MAXQ1065还具备多种附加特性,例如安全密钥存储、安全通信协议和加密操作。后续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用例,并探索实际应用。

结论

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驾护航。安全认证、加密通信和供应链安全等强有力的措施,对于防范威胁至关重要。通过把网络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并充分发挥ADI的专业优势,我们不仅能够全面释放机器人技术的潜力,还能有效应对互联世界中的新兴风险。

在下一篇文章“机器人安全用例与实施:护航未来安全”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网络安全与机器人技术的交叉领域,并展示ADI安全产品在现实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Jean-Paul A. Yaacoub、Hassan N. Noura、Ola Salman、Ali Chehab,“Robotics Cyber Security:Vulnerabilities, Attacks,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2021年3月。
2 Christophe Tremlet,“IEC 62443系列标准:如何防御基础设施网络攻击”,ADI公司,2023年4月。

作者简介
Manoj Rajashekaraiah是ADI公司安全事业部的首席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系统设计工作。他专注于嵌入式设备安全,尤其擅长为汽车和物联网应用开发安全、安保和传感器软件。Manoj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演讲者和博主,热衷于分享知识,曾在IEEE INIS和VDA Automotive SYS等会议上分享个人见解。他在embedded.com上发表过文章,并定期在卡纳塔克邦的研究所发表演讲。Manoj拥有印度彼拉尼BITS的嵌入式系统硕士学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138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AOE | 时钟与时序(3/7):什么是时钟相位?
  • AOE | 时钟与时序(7/7):还有哪些重要计时参数?
  • AOE | 时钟与时序(2/7):什么是理想时钟?
  • AOE | 时钟与时序(4/7):频率与相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