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团队攻克纯红钙钛矿LED性能瓶颈 成果登《自然》期刊

发布时间:2025-5-8 09:3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纯红钙钛矿 , LED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四个课题组通力合作,在纯红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电激发瞬态吸收光谱技术(EETA),揭示了纯红光钙钛矿LED亮度与效率难以兼容的关键机理,并创新性地提出“三维钙钛矿异质结”材料结构设计,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钙钛矿LED器件。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标志着我国在钙钛矿显示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技术“拍片”破解性能瓶颈​​

钙钛矿材料凭借高载流子迁移率、高色彩纯度及广色域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发光显示技术的核心候选材料。然而,纯红光钙钛矿LED在高亮度条件下效率急剧下降的难题长期制约其应用发展。针对这一瓶颈,樊逢佳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EETA技术,首次实现了对LED内部电子-空穴动态行为的原位观测,发现“空穴泄漏至电子传输层”是导致效率滚降的核心原因。该技术犹如为LED“拍片子”,通过捕捉微观尺度下的电荷输运路径,精准定位了性能提升的突破口。

​​三维异质结构建“宽带隙水坝”​​

针对上述问题,姚宏斌团队提出“三维钙钛矿异质结”创新方案。研究团队在钙钛矿晶格中精准插入有机分子(如羧基、氨基及磺酰基修饰基团),诱导部分晶格有序膨胀,形成具有高带隙的“宽带隙能垒”。这一结构如同在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建起“水坝”,既有效阻隔了空穴的逃逸,又维持了载流子的高迁移率,实现了载流子的高效限域。林岳团队通过球差电镜技术确认了异质结晶格的均匀性,胡伟团队则通过理论计算优化了分子设计,从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同性双重维度保障了材料的可靠性。

​​创纪录性能领跑国际​​

测试结果显示,基于三维钙钛矿异质结的纯红光LED展现出卓越性能:​**​峰值外量子效率(EQE)高达24.2%,媲美顶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水平;最大亮度突破24600坎德拉/平方米(cd/m²),较此前同类器件提升三倍;在高达22670 cd/m²的亮度下,仍保持超过10%的EQE,显著优于现有报道。这一成果打破了纯红光LED高亮度与高效率难以兼得的技术桎梏,为其在高清显示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1.jpg
三维异质结CsPbI3-xBrx基纯红LED的性能

​​产学研协同助力成果转化​​

此项研究由多个课题组紧密协作完成,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宋永慧、李波,物理学院王子健、台晓琳等共同参与攻关,并得到了杜江峰院士、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支持。研究团队表示,三维异质结设计策略为钙钛矿材料的功能优化提供了全新思路,未来有望拓展至其他光电器件领域,推动相关技术迭代升级。

钙钛矿LED技术的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原创实力,更为全球显示产业的技术革新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691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