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联合知乎发布《当代人数据囤积症大赏》报告,破解数字时代的「存储焦虑」困局

发布时间:2025-4-17 09:30    发布者:录余

——超六成用户患数字囤积,绿联NAS私有云打造数据管理新范式

在这个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设备里,都藏着一座精神仓库。那些不愿删去的老照片、舍不得清空的聊天记录、反复回看的视频片段…

一条条记录、一帧帧画面,都是我们人生的备份。我们总有一万个不删的理由,却鲜有人能真正管理好这份珍贵的数字记忆。我们为什么成为「数据仓鼠」?又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精神粮仓?

这些现象背后,是当代人普遍面临的「数据囤积症」。今日,全球性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绿联(UGREEN)与中文互联网第一问答平台知乎携手,联合发布《当代人数据囤积症大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趣味化社会洞察+专业化解决方案,直击数字时代的数据管理痛点。

数据囤积症:数字时代背景下的集体焦虑

《报告》显示,62.4% 的用户囤积照片、视频等「情绪痕迹」,61.9% 的人存储大量「存了等于学了」的学习资料,56.3% 的打工人则积攒了以TB为单位的职场文件。究其原因,值得关注的是,71.6% 的用户因「害怕未来需要」而拒绝删除文件,折射出深层的「损失厌恶」心理。

知乎站内话题 # 数据焦虑 # 下,用户自嘲为「电子神农」、「快门杀手」、「互联网收藏家」—— 他们用存储构建私人数字博物馆,却陷入「越存越乱、越乱越慌」的恶性循环。数据不再是工具,而成为情感与效率的双重负担。

知乎×绿联“数洞”IP:从现象洞察到解决方案

基于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挖掘,绿联与知乎针对用户深度调研后,以「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创新形式破解数据焦虑。《报告》首次提出「数据囤积症」的三大病因:

1.基因本能:从原始人囤兽骨到现代人囤数据,本质是对「安全感」的追寻;

2.时代推力:存储成本下降」与「信息爆炸」共同助长囤积行为;

3.技术恐惧:74.2% 的用户担忧「隐私泄露」,80.1%害怕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针对这些痛点,绿联提出数据健康管理理念,其NAS私有云产品成为报告推荐的终极解决方案:

一、以智能系统满足多样化存储需求

多设备联动:支持Win/Mac/iOS/Android全平台访问,打破「数据孤岛」;

智能分类:AI识图+语义搜索,让海量文件「秒速定位」;

安全备份:RAID双冗余+金融级加密,化解隐私与丢失焦虑;

超大空间:最高支持136TB存储,满足「电子仓鼠」的囤积需求。

在绿联NAS私有云UGOS Pro系统支持下,以对新手友好、搬迁便利、入门简单,成为数据囤积症用户的优解方案,并覆盖多种使用场景,与AI时代同行,让数据存储更智能,更简单。

二、创新科技消解用户存储焦虑

作为存储领域的创新者,绿联始终聚焦用户真实场景,从场景覆盖、技术普惠、长期主义全方位化解当代人的「存储焦虑」:

场景覆盖:家庭影音中心、创意工作室、企业资料库一机搞定;

技术普惠:一键配置、自动备份等功能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长期主义:无订阅费、自主扩容的设计,让用户真正「掌控数据主权」。

「数据焦虑的本质,是人们对数字资产价值的重视与工具缺失的矛盾」绿联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数据回归『服务于人』的本质。」

从焦虑到自由:开启数字生活范式

「在手机、电脑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的当下,有什么适合大众的存储方案?」当我们在知乎上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短短时间就收获了超过10万条的浏览和近400条的回答关注。问题下的每条答案不仅是对解决方案的探讨,更是对数字文明的集体反思。

当技术发展速度远超用户管理能力,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大空间,而是一种更智能的数据存储载体,是一场关于“数字生活方式”的集体跃迁。

在这场数字文明演进中,从被动存储到主动管理,或许正是我们需要的范式转变。

就像知乎数码领域年度新知答主 @李明殊 说:「当技术门槛消失时,存储才真正回归本质:全家人都愿意把数据托付给NAS,而不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不会因『怕麻烦』而拖延备份,就算哪天手机丢失,电脑故障,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的问题」。

关于绿联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green Group Limited)(简称“UGREEN”或“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于2024年7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 301606)。作为一家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以科技赋能创新,不断推进产品智能化变革,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

在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中,逐步满足用户在移动办公、居家生活、户外出行等场景下,智能设备的交互连接、快速充电、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防护等需求。目前,绿联科技已在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存储类和移动周边类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优质产品,行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587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想要避免发生灾难,就用MPLAB® SiC电源仿真器!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