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创微纳助力宇宙探索,国产短波红外探测器首次成功应用于地基红外天文观测

发布时间:2025-3-8 17:41    发布者:工程新闻

摘要: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望远镜搭载睿创微纳自主研发的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

新华社报道,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望远镜在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投入观测,并成功发布首批观测图像,此为我国新一代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终端搭载的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由睿创微纳控股子公司睿创光子自主研发,这标志着国产红外探测器技术在天文观测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搭载睿创光子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的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天文望远镜(来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睿创微纳短波红外探测器

助力超新星观测,发布首批观测图像

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天文望远镜的科学任务,以捕捉红外波段的宇宙天体动态变化为核心。搭载了睿创光子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的望远镜观测到超新星SN2024xal,并在持续监测过程中观测到其光度明显下降。

目标红外波段完整光变数据的获取,有助于对超新星SN2024xal开展多谱段测光数据分析。由于宇宙膨胀,距离地球较远的天体会发生红移,导致其光谱向红外波段偏移,受地球大气自体热辐射影响较小的J、H、K等红外波段观测对于研究早期宇宙中类星体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左图为中山大学80CM望远镜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图像,圆圈中为超新星SN2024xal,右图为两微米全天巡天项目拍摄的近红外波段历史图像。(来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中山大学80CM望远镜J波段红外相机拍摄的月球/月面(来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睿创微纳短波红外探测器

低温环境展现卓越性能

该红外天文望远镜终端搭载铟镓砷(InGaAs)和碲镉汞(MCT)两台红外相机,分别在1.2微米的J波段及2.2微米的K波段中进行观测。其中,铟镓砷(InGaAs)红外相机为睿创光子自主研发的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采用640×512@15μm短波红外探测器,在-50℃工作温度下展现出卓越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大大提高了地基红外科学级成像的观测效率。




睿创光子D-BLUE1型深制冷短波红外相机

从追赶到引领

国产红外技术的进阶之路

据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报道,国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展了红外天文学的探索,但自1985年兴隆1.26米红外望远镜建成以来,我国的红外通用天文望远镜的研制进展缓慢。中山大学80厘米望远镜是当前国内唯一正式投入观测运行的地基红外天文望远镜。

该望远镜的成功运行,不仅标志着国产红外探测器技术迈入新阶段,更彰显了睿创微纳及睿创光子的技术实力,为天文观测提供了高性能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中山大学80厘米红外天文望远镜

(来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睿创光子(无锡)技术有限公司是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聚焦III-V族光电子器件、硅基光电子器件等光子芯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此次观测成果为研究红移天体、宇宙奥秘提供了全新视角,而睿创光子高性能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天文观测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未来,睿创微纳将持续深耕红外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全球科学探索与产业升级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333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