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A级企业授牌 | 500+物流企业齐聚合肥共襄盛会,共探提质增效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4-5-11 09:04    发布者:焦点讯

4月28日,一场盛大的物流行业盛会在合肥隆重开幕。本次37届物流企业授牌暨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家顶尖物流企业,共同探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方向。

A级物流企业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力量,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A级物流企业必然在数字化道路上已经进行非常多的尝试,甚至通过数字化沉淀出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在当下行业“内卷”时代,仍能收入、利润双增长,从而全面达标评估指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何黎明表示,行业和社会各界逐步形成了三个共识:

一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正向降低制造、商贸企业物流成本转变,即通过需求来迁移降成本;

二是降低物流服务成本价格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正在向平衡成本支出和服务收益转变,即通过提质增效降成本;

三是降低单一物流环节成本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正在向事业产业布局转变,即通过结构调整降成本。

需要打造现代物流的新模式,挖掘新的利润源,降本增效将成为今后物流领域的重要工作,物流企业应该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充分挖掘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实现物流行业的提质增效。

疫情后,世界经济环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物流行业也遭受了重大影响,当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再奏效,越来越多先进货运经营者,尤其是A级物流企业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那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定义物流企业发展新范式。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更新,而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它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物流的效率和精确度,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物流的新质生产力价值在数字化转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等方面。

本次大会上,G7易流副总裁刘海明分享了G7易流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为千行百业的物流企业始终提供前沿的数字化服务和解决方案,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先进强势赋能。

分论坛上,G7易流FM市场部负责人邓世喜也紧跟时事,为A级物流企业带来了《连接·赋能·突围,把握物流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精彩分享,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关注。

其实,无论大环境如何改变,企业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永恒的主题。对于企业来说,必然需要围绕为企业经营来实现降本增效,必然需要通过数字化来实现收入规模、利润双增长。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但是同时也为很多企业在“内卷”的当下,留下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发现,虽然行业与规模、发展阶段不同,但先进货运经营者,在当下都在通过数智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且无一例外都做到了以下3点:

实时“看得见”业务细节,这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关注成本费用的支出,“管得住”每笔费用,管理好“跑冒滴漏”,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算得清”数据结果,推动组织(团队)效率提升,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十年磨一剑,G7易流凭借多年物流ioT设备、货主解决方案、网络货运、能源、保险领域的技术积累,将1000+不同行业的先进经营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沉淀在可以连接起订单、车辆、运力等所有货运经营要素的“连接型运输系统—财运通”中,助力其实现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

去年一年,超过1000家物流企业选择上线的新一代“连接型运输系统”,在现场,受到A级物流企业极大的关注。

本次大会不仅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是指明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盛会,不仅能够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共同探索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G7易流愿与先进货运经营者一起,共探企业发展新模式、共建行业发展新态势。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5678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