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从“缺芯少魂”到“万亿俱乐部”
发布时间:2011-12-12 14:48
发布者:nansaudi
据成都海关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上半年成都结关出口便携式电脑403.5万台,价值17.3亿美元;同期内销便携式电脑33.2万台,价值1.3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436.7万台,价值18.6亿美元。这意味着成都已经成为继江苏、上海、广东后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 十年前的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只是几家“国”字号企业唱主角,既缺少芯片制造,也没有相应的软件设计,更缺乏拿得出手的产品。 十年磨砺,今非昔比。 转折英特尔带来“高级芯” 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8月27日。这天,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封装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它与英特尔在美国、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上海的工厂一起,成为英特尔全球芯片业布局的重要棋子。这不仅搅动了成都和四川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更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缺芯少魂没面子”的局面。 英特尔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高级芯”,四川也开始花大力气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魂”:2005年5月,成都市正式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 此后,IBM、诺基亚、埃森哲、DHL、亚马逊、完美时空、赛门铁克、华为、维布络等多个软件及服务外包巨头设立的服务外包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开发和运营中心纷纷签约落户,成都正成为承接和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新高地。 高潮世界级巨头排队入川 去年,四川诞生了迄今为止最大招商引资项目富士康。仁宝、戴尔、联想、纬创等业内名角纷纷来川落户。他们的西进,形成巨大的终端制造能力,成都彻底告别了IT产业没有“面子”的时代。 经历汶川地震的艰难,度过金融危机的困局,一个具竞争力的IT基地在四川加速崛起。目前,四川已形成包含平面显示、集成电路制造、软件开发与服务、电脑制造和网络通讯在内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知名企业的集体行动,说明一件事:认可四川的投资环境和人才优势、产业基础,看好四川信息产业的未来。 一个数千亿元销售收入的信息产业,猛然升腾、成型,已成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位于中西部地区首位。今后,随着联想、仁宝、纬创等IT企业的陆续投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放量增长,预计全年成都市出口便携式电脑将超过2500万台-3000万台。 加速迈进“万亿俱乐部” 按照四川省电子信息规划,到2013年四川产的各类电脑产能有望达到8000万到1.3亿台。到201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有望超过1万亿元,迈进电子信息产业“万亿俱乐部”。目前仅有江苏和广东两地属于“万亿俱乐部”成员。 随着众多巨头西进,配套企业纷纷面临“搬家”的考量。冠捷科技就追随联想入川。“联想60%的显示器都是我们提供的。联想入川,我们能不来吗?”冠捷科技中国区制造总经理任敬顺表示,他们目前主要生产手机、电脑、一体机显示器,也瞄准平板电脑显示器,今后都会放到成都生产。 奇宏科技首席执行官沈庆行也选择来川。作为仁宝的合作伙伴之一,沈庆行来成都,带来投资7000万美元的奇宏科技成都基地。作为全球散热机构整体解决方案“巨无霸”,奇宏科技占据了全球散热器约30%的市场份额。 近10年来,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成长,已跻身我国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位居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十强之列,并连续多年蝉联中西部第一名。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