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rus Logic 助 PC 行业向全新 MIPI SoundWire 接口实现轻松过渡

发布时间:2023-8-8 18:0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MIPI , SoundWire , 音频放大器 , 编解码器
全新 Cirrus Logic 音频放大器/编解码器解决方案是 SoundWire-ready Intel参考设计的一部分,为 PC OEM 提供可扩展、轻松迁移到新音频规范的方法

Cirrus Logi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RUS)提供先进的音频解决方案,帮助 PC 制造商轻松迁移到 MIPI SoundWire 接口(1.2.1 规范),以获得更丰富、更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除了最近推出的面向 PC 平台优化的音频解决方案外,Cirrus Logic 还与行业领导者英特尔 和 Microsoft 合作,帮助轻松过渡到 SoundWire 接口,和可在下一代笔记本电脑设计中提供更好音频的可扩展架构。 Cirrus Logic 先进低功耗音频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公司最近推出的 CS35L56 智能功放和 CS42L43 智能HIFI 编解码器,它们包含在英特尔SoundWire-ready参考设计中,旨在帮助笔记本电脑设计人员向新规范顺利迁移。

SAR Insights 创始人 Peter Cooney 表示:“向 SoundWire 接口的迁移为 PC 音频设计带来了必要的改进和进步,但对于 OEM 而言,这仍然意味着平台的变化。英特尔、微软、Cirrus Logic 等行业领导者不仅致力于丰富用户的未来音频体验,还帮助 PC OEM 更轻松地迁移到新的 SoundWire 接口。”

为此,Cirrus Logic 提供了组合式 PC 音频解决方案,其中包含智能功放和编解码器,可降低总体的物料清单成本。Cirrus Logic CS35L56 智能功放和 CS42L43 SmartHIFI 编解码器均提供与 SoundWire 设备类音频 (SDCA) 管理器的简单集成,可在 Microsoft 的 ACX 框架内工作。

Cirrus Logic 混合信号产品部副总裁 Carl Alberty 表示:“在 Cirrus Logic,我们的产品开发不仅旨在提供沉浸式音频体验,还帮助 OEM 加快设计流程,以与即将推出的 SoundWire 规范兼容。这包括与英特尔和微软等行业领导者在 MIPI SoundWire 集成设计方面的密切合作,以便我们的客户能够获得更加简化和差异化的音频解决方案,可以在其全部的产品范围内扩展。”

英特尔客户端客户工程总经理兼客户端计算机集团副总裁 Ken McKee 表示:“英特尔一直致力于与行业,与音频工作组紧密合作,帮助加速 PC 平台的进步并提高音频性能。像 Cirrus Logic 这样秉持同样目标的公司使得 OEM的过渡更容易,从而实现更大的创新。这种行业协作的努力使 PC OEM 受益于更灵活的设计,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音频体验。”

用于平滑、可扩展设计的智能音频解决方案
Cirrus Logic 的智能功放和编解码器兼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包括硬件、固件和 Windows 驱动程序在内的组合解决方案,可与行业领先的处理器和任意数量的扬声器相兼容。通过选择与 CS42L43 编解码器配对的 CS35L56 功放数量,OEM 可以扩展其解决方案实现性能和价值双赢,同时简化其 SoundWire 的设计实现。

作为英特尔 SoundWire 兼容参考设计的一部分,Cirrus Logic 的 CS35L56 智能功放可帮助 PC 制造商在最纤薄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紧凑的多扬声器设计提供丰富的音频,打造更深沉的低音、平衡的声音和更好的动态范围。为了获得顶级的耳机音频体验,Cirrus Logic CS42L43 PC 音频编解码器可提供出色的语音清晰度、高动态范围和低失真。

MIPI SoundWire 规范
MIPI SoundWire 规范由 MIPI 音频工作组于 2014 年推出,旨在帮助整合移动和 PC 音频接口的许多关键属性,提供通用、全面的接口和可扩展架构,以在多种类型的设备中实现音频特性和功能。 v1.2.1 规范(2022 年 6 月)支持使用先进的放大器和麦克风,并有助于优化扬声器保护、麦克风功率和性能、噪声消除和始终聆听的音频输入。

专于音频
Cirrus Logic 现已交付了超过 50 亿颗的功放芯片,在10 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中的 5 家和 5 大 PC OEM 中的 4 家得到应用。几十年来,Cirrus Logic 旗舰级别的专业技能为专业音频、PC、移动和智能手机音频市场的各种音频应用做出了贡献。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3420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