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rus Logic为PC市场带来沉浸式音频体验

发布时间:2023-6-1 17:0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内置扬声器 , CS35L56 , 智能功放 , CS42L43 , 音频编解码
Cirrus Logic 的 PC 特有音频解决方案结合了智能功放和低功耗编解码器,增强扬声器和耳机聆听体验

Cirrus Logic推出专为 PC 打造的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无论是通过超薄笔记本电脑的小型内置扬声器还是耳机进行语音通话和听音乐,都能带来更响亮、更身临其境的音频体验。Cirrus Logic 的 PC 优化音频解决方案包括Cirrus Logic CS35L56 智能功放,具有处理能力以提供更高性能的音频,以及集成了一个 MIPI SoundWire接口 (v1.2)的低功耗 CS42L43 SmartHIFI™ PC 音频编解码器。这种先进的音频解决方案还简化了 PC 制造商的设计,并有助于减少组件总数,从而节省电路板空间并降低物料清单成本。

IDC 连接和智能手机半导体研究总监 Phil Solis 表示:“PC市场持续向更薄、更轻的外形尺寸演进,甚至接近智能手机的厚度。同时,无论是用于游戏、视频还是视频会议应用,消费者和商业用户都希望笔记本电脑具有更好的音频质量。这就催生了对具有更低 BOM 成本和更小尺寸的更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的极大需求。”

为PC优化的音频解决方案提供大声音

Cirrus Logic 的 CS35L56 智能功放可帮助 PC 制造商在最纤薄的笔记本电脑上通过紧凑的多扬声器设计提供丰富的音频,打造更深沉的低音、平衡的声音和更好的动态范围。 CS35L56 智能功放包括内置 DSP、反馈电路、笔记本电池升压以及保护和增强算法,可提供业界领先的 PC 音频,在减少杂音和振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响度、质量和一致性。CS35L56 智能功放持续从笔记本电脑的新颖外形中提取最大性能,例如 360度翻转和可拆卸二合一和对开本等,以及新的大振幅和双振膜扬声器,而没有明显的扬声器性能退化。

CS42L43 PC 音频编解码器提供一流的耳机音频体验,具有出色的语音清晰度、高动态范围和低失真。由于耳机的声学特性差异很大,因此 OEM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耳机类型非常重要。否则,即使是同一台笔记本电脑,用户也可能会从不同的耳机听到不同的声音。 Cirrus Logic 的 CS42L43 编解码器可帮助 OEM 提供适用不同耳机类型的更透明、一致的优质音频质量。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的功耗比其他可用解决方案低 50%,还有助于延长 PC 电池寿命。

更小的电路板空间和更低的物料清单成本

Cirrus Logic 的这一先进音频解决方案还为 PC 制造商简化了设计并降低了材料成本。 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采用 13mm2 芯片级封装,与同类产品相比,组合解决方案缩小 50% 以上。得益于更低的功耗、更小的电路板空间和更少的组件,该PC 优化解决方案的设计成本更低,浪费更少。

无忧PC音频设计

Cirrus Logic 的 PC 音频解决方案可实现更轻松、更简单的设计流程,并简化 OEM 向业界新的SoundWire 接口 (v1.2) 的过渡。CS35L56 功放提供与 SoundWire 设备类音频 (SDCA) 管理器的简单集成,可在 Microsoft 的 ACX 框架内工作。

Cirrus Logic 的音频解决方案兼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结合了硬件、固件和 Windows 驱动程序解决方案,使其与行业领先的处理器和任意数量的扬声器相兼容。通过选择与 CS42L43 编解码器配对的 CS35L56 功放的数量,OEM 还可以扩展其解决方案实现性能和价值双赢。

Cirrus Logic 混合信号产品部市场和应用总监Eric Eklund表示:“随着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笔记本电脑,这包括无论是在混合工作环境中还是用于娱乐,今天的笔记本电脑都需要能够在小空间内提供大声音的解决方案,同时应对行业向SoundWire 接口的过渡。Cirrus Logic 通过优质的 PC 内置音频解决方案满足了这一需求,无论是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扬声器还是使用耳机聆听,该解决方案都可以实现无忧的 OEM 设计和响亮、身临其境的音频。”

供货

55 纳米工艺的 CS35L56 采用商业级 34 引脚 QFN 封装。 CS42L43 音频编解码器采用商业级 70 球 WLCSP(晶圆级芯片级封装)和商业级 88 引脚 QFN 封装。这两种产品的样品现已上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始量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2433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