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芯片破局之路:要重视技术创新,不能只盯补短板

发布时间:2023-5-6 16:28    发布者:jh123456
     在上海汽车芯谷·芯谋研究·全球(首届)汽车芯片产业峰会上,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在演讲中称,过去三五年“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一直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主题,下一个阶段不能只盯着补短板,更多要考虑建长板,整个产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叶甜春建议,做汽车芯片要从单纯个体替代模式转向基于国产芯片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另外,汽车芯片更多是应用的需求牵引,把整车厂的需求整合起来。
       中国芯片产业布局全面,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但叶甜春表示,国产芯片面向应用行业时“是若即若离的”,一方面是由于芯片产业对其他各个行业的支撑力不够,另一方面其他各个行业对于芯片产业的拉动也是不够的。所以未来芯片产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牵引,打造内循环,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这需要芯片产业和应用行业一起推动,包括汽车、家电、电网、通讯等行业。对于汽车芯片的发展,叶甜春建议,要从单纯的国产替代走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我们要考虑的战略是,我们要用多长时间能够从单纯的个体替代模式转向基于国产芯片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从  整车厂的角度来看,要重新设计车辆系统架构,基于国产元器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甚至建立标准体系。
       “从微电子角度讲,汽车芯片不是技术不能解决的一类芯片,更多的是应用需求牵引芯片发展,可靠性其实不是难题,最重要的是用户能不能用。”叶甜春表示,汽车芯片是整车厂牵引的行业。卖几百万颗芯片给汽车行业,对于芯片企业来说是非常小的批量。要让芯片企业愿意跟着汽车行业一起走,只有整车厂的积极性起来了,才能让汽车芯片产业动起来。
        叶甜春还建议,要建立发挥引领作用的试验平台,汽车芯片经过试验、迭代、优化后,能够被用户接受。这样的试验平台不只是聚焦元器件的可靠性,甚至兼顾模组开发、整车应用。此外,芯片开发周期长,面临风险,同行企业和上下游之间要考虑建立一个风险共担的商业模式。
当前汽车芯片供给能力不足、生态体系不完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表示,接下来要持续关注车芯联动,推进这两个领域的高度融合发展,推动建立几个关键功能平台,在上海嘉定建立汽车芯片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立车规级芯片设计和中试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汽车芯片中小企业研发环节的难题。推动保险公司出台汽车芯片的装车应用商业保险,以市场化方式分担风险。要发挥上海优势,鼓励金融企业,针对性研制汽车芯片领域的金融产品。
       成都集合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0多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专业代理分销军工级、工业级集成电路与特种材料仪器设备,为航天航空、军工兵器、雷达船舶、工业控制、石油勘探、军工试验、医疗器械、通信工程、仪器仪表、国防科技等高科技行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增值服务:国产选型平台:集合中芯网(15102887996)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2083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