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联网产业共成长——回顾LoRa突飞猛进的10年发展

发布时间:2023-4-14 17:10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LoRa , 物联网
作者:Semtech

2009年对中国物联网行业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随着富有远见的“感知中国”物联网战略的提出,物联网行业自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将物联网列为中国数字经济的七大重点产业之一。据IDC分析师预测,2026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1万亿美元,而中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将接近2981.2亿美元。有着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投入,物联网行业的创新和增长简直充满无限潜能。

欣欣向荣的物联网市场,为各类物联网通信技术提供了高速发展的肥沃土壤。Semtech的LoRa 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自2012年开启全球推广之路以来,伴随着中国乃至全球物联网市场的发展,LoRa走过了飞速增长的10年。如今,LoRa已经成为了低功耗物联网通信领域的领先技术,在各个垂直领域都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围绕着LoRa技术,一个庞大且充满生命力的生态(LoRa联盟)早已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在部署量方面,LoRa 在过去10年里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截至2023年3月30日,全球已部署了600万个基于LoRa的网关,基于LoRa的终端节点3亿个,采用LoRaWAN连接的公共网络运营商达181家且还在持续增加。

image001.jpg

LoRa发展里程碑        
        2012年:Semtech 通过收购Cycleo 获得LoRa技术
        2013年:Semtech发布了第一款LoRa芯片产品
        2015年:LoRa联盟(LoRa Alliance)成立,并推出LoRaWAN 标准,逐渐形成了广泛的产业生态
        2018年:Semtech收购了TrackNet,为资产追踪类产品打下了技术基础
        2019年:Semtech推出首个LoRa CloudTM服务平台
        2020年:Semtech发布了LoRa EdgeTM 地理定位平台
        2021年:LoRaWAN被国际电信联盟(ITU-T)正式批准为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的全球通信标准,标志着其从物联网事实性标准变成真正的国际标准
        2022年:Semtech推出了LoRa Edge LR1120芯片组,提供多频段LoRa和长距离跳频扩频(LR-FHSS)通信

生态建设与技术创新助力LoRa“掘金”万亿级物联网市场

在过去十年里,物联网市场涌现了多种低功耗物联网技术。其中,得益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打造策略,LoRa实现了飞速发展。LoRa生态系统将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包括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供应商、芯片供应商、云和应用供应商等)联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协同合作,实现了LoRa技术和LoRaWAN标准的广泛采用。2015年,Semtech联合Cisco和IBM等行业龙头成立了LoRa联盟(LoRa Alliance)。该联盟迅速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技术联盟之一。

在LoRa全球生态建设中,中国市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2018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以最高级别会员身份(即Sponsor)加入LoRa联盟,同时,中兴克拉科技、各地方广电(如东方有线和杭州华数)、浙江联通、联通物联网公司等LoRa生态伙伴也在各地积极部署LoRa网络。目前,国内LoRa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家,形成了融合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以及解决方案商、模块提供商和网关制造商等的庞大生态体系,并且这一生态仍在持续扩大。

生态建设助力LoRa开拓市场机遇,技术创新则为LoRa持续发展注入内核。LoRa原本是一种线性调频扩频的物理层调制技术,Semtech将这一调制技术实现到芯片中,充分发挥其低功耗、远距离的优势。在过去的10年里,Semtech创新不止,构建起LoRa“芯片到云”(Chip-to-Cloud)平台,并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快速开发和部署物联网网络、网关、传感器、模组和服务等。

同时,Semtech也始终在紧贴本土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新。Semtech在深圳和上海的LoRa解决方案开发中心,持续为客户提供深度的技术支持,开发创新网络解决方案。2022年,Semtech针对中国客户推出了基于 LoRa 的私有网参考设计,进一步丰富了LoRa组网选项;同年也将由LoRa Cloud服务支持的LoRa Edge地理定位平台,集成至腾讯云物联网开发平台,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客户的地理定位服务需求。近期推出的FMS LoRa组网解决方案,则为工业等行业应用提供轻量化、低成本的设计参考。

助力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黄金十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多年以来也是LoRa的第一大市场。 中国物联网“高歌猛进”的十年,也是LoRa高速发展的十年。然而LoRa在中国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也曾经历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质疑。但如今,LoRa依然在市场中保持稳健增长,无疑彰显了LoRa强大的韧劲和生命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LoRa技术所具有的低功耗、远距离、组网灵活、低成本等特点,与本地市场需求高度匹配。从智能楼宇及园区、资产追踪、电网监测与能源管理、表计,到消防安防、智慧农业与畜牧管理、工业自动化等,越来越多垂直行业都加速引入了LoRa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上述垂直领域,在国内也涌现出了多个精彩的LoRa应用案例,例如:星纵物联基于LoRa打造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可实时监测农业环境,跟踪农作物和牲畜的健康情况,提高农业效率和产量,并且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利尔达基于LoRa的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为化工园区提供智能安全保障,有力提高了园区管理效率;针对智慧胶园的市场需求,海联物联开发了基于LoRa的自动化橡胶采集系统,实现了精准割胶,相比人工割胶,产能提升50%以上;在智能表计方面,东日信息的LR mesh自组网智能水表解决方案,抄读率高达99%以上,不仅利用超低功耗降低了运行成本,还可以配合大数据云平台,更好地服务公用事业应用。
(了解更多关于LoRa的应用案例,请访问:https://bit.ly/3MlZCKV

目前,国内的LoRa生态日益成熟,已全面地包含了运营商、互联网巨头、解决方案提供商、模块提供商、制造商等且不断壮大,为LoRa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Semtech也将LoRa 芯片IP授权给阿里巴巴,形成多芯片供应商的市场供应局面,赋能客户进行自主创新。LoRa芯片供应厂家通过走差异化路线,融合不同功能的芯片,以满足更多差异化应用的需求,如LoRa+GPS获取位置信息,LoRa+BLE与本地近场设备连接通信,LoRa+安全芯片以增强设备的安全性等。Semtech通过和其他LoRa芯片供应商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得更大。

共创可持续与互联未来

展望未来,低功耗广域网(LPWAN)通信技术是物联网领域最富前景的技术之一。据ABI Research预测,全球非蜂窝LPWAN连接将在2026年达到13亿,而LoRa将持续引领该领域增长。到2026年,中国非蜂窝LPWAN连接将超过4.5亿,而LoRa将占据其中79%的市场份额。

从平台角度,未来Semtech将持续优化LoRa的云服务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市场领先的“芯片到云”服务平台,提升安全性、配置、设备管理和地理定位功能等,支持功耗更低的各类物联网创新应用。

在应用层面,资产追踪已经成为了LoRa在中国的最大垂直应用市场,未来其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据ABI Research预测,2026年,中国资产追踪领域的LoRa芯片出货收入将达到9324万美元,相比2022年将增长三倍。

2026-LoRa-中国各垂直市场出.jpg
2026 LoRa在中国各垂直应用市场的出货量预测(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ABI Research – LPWAN Tracker 1Q 2023

此外,据ABI Research预测,环境监测将成为LoRa在中国的第二大应用领域。 基于LoRa的设备具有覆盖距离广、功耗低、穿透能力强、易部署等优势,能够支持客户用低成本的方式部署环境监测解决方案。从家居、办公、酒店、公寓、学校、医院、养老院,到商场、餐厅、银行、仓库、工厂、园区等,基于LoRa的方案能够及时监测和报告温度、压力、污染水平和其他环境变量,检测火灾和处理告警,帮助提高管理效率,并优化能耗。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加速低碳化发展。这将为具有低功耗优势的LoRa开拓更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张其在农业、智慧城市、环境保护、医疗、智能楼宇、工控、表计以及物流等垂直领域的应用,帮助控制能耗、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例如,基于LoRa的设备集成到水管理系统中,监测用水量并减少水资源浪费;应用于物流、食品和医疗等行业的资产追踪和管理,减少资源损失等。

对于LoRa而言,过去10年是展露峥嵘、快速发展的十年。展望未来,LoRa依然拥有无限想象空间。LoRa在技术创新上将永不停步,它将继续赋能更多创新应用,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升级。Semtech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承诺不会改变。我们致力于与客户和生态伙伴合作共赢,令LoRa生态进一步发展壮大,共创一个更智能、更互联、更可持续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1855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