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5-18 11:32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来源:艾睿电子

电动汽车可以帮助平衡电网,在可再生能源过剩时给电池充电,在车辆不使用时用电池提供电力。

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向电气化发展。在几乎所有成熟的市场中,电动汽车数量和新车销售比例都在增加。

根据 BloombergNEF (BNEF) 的《2021 年电动汽车展望》报告,“目前全球有 1200 万辆乘用车、100 万辆商用电动车和超过 2.6 亿辆电动两轮和三轮汽车。… 未来几年,乘用电动车的销量将急剧增加,从 2020 年的 310 万辆增至 2025 年的 1400 万辆。在 21 世纪 20 年代,任何尺寸的电池电动卡车都将成为几个使用案例中最便宜的选择。”

虽然这对环境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它将显著降低城市的污染水平,直到我们能够确保电力主要来自可再生资源,但其他形式的污染正在增加。

如今的能源组合还没有为大规模采用电动汽车做好准备

为今天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在许多市场上仍然是一个问题。所用能源的很大比例仍然来自煤炭、天然气和废物污染的发电厂。除了加快淘汰这些发电厂并以可再生能源取代之外,没有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 BNEF 最新的能源展望,2019 年,全球 83% 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5% 来自核能,只有 12% 来自可再生能源。

在世界银行上次于新加坡举行的 Innovate4Climate 峰会上,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区域总监 John Roome 认为,如果波兰这样 20 年或以上的乘用车所占份额达到 37.9% 的国家/地区突然将其中的一半改为电动汽车,导致的环境问题可能比试图解决的问题更大。这是因为在 2020 年,波兰只有 15% 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余来自化石燃料,主要来自燃煤电厂。

全电动汽车每 100 公里平均消耗 20 千瓦时电力。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电动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与汽油或柴油汽车一样多。

德国拥有欧盟最高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到 2020 年 11 月底为 53,783 兆瓦/年。如果该国希望在 2030 年前淘汰所有的燃煤电厂,那么突然大规模采用电动车可能会导致对进口天然气的更大依赖性。Bloomberg 估计,到 2025 年,电动汽车将占德国总销量的近 40%。

幸运的是,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地区,发电对煤炭的依赖正在减少。如前所述,德国希望在 2030 年前逐步淘汰燃煤电厂。然而,今天仍有 30% 的电力来自这些电厂。

车轮上的电池,可再生能源的理想选择

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存储。化石燃料可以随时随地发电,而且几乎不需要提前通知。如果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电网在特定时间另外需要 100 兆瓦的电力,燃煤或燃气发电厂(取决于产能)可以在几小时内产生这些电力。当不再需要额外的电力或在晚上时,这些发电机可以脱离电网或按需关闭。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则很难控制。有时,它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替代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其他时候,它产生的能量过多,不得不被丢弃或缩小规模。

如今,储存可再生能源的最佳方式是将许多电池接入电网。当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量超过对这些资源的电力需求时,公用事业公司可以将其储存起来以备后用。例如,白天产生的太阳能可以在晚上或阴天储存和释放。

遗憾的是,生产足够多的电池并安装来储存多余的可再生电力的成本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世界各地都在建造新的装置和设施来生产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最终,这些电池可以有多种寿命来帮助平衡电网和储存可再生能源。

首先,使用车辆到电网 (V2G) 技术,电动汽车在不使用且连接到充电插座的情况下,可以在需求增长时向电网提供一些储存的电力。

以后,当电动汽车的电池不能再提供足够的电力时,可以将其安装在电力公司管理的设施中,以继续储存多余的电力。最后,在连续使用几年后,这些电池可以回收,大部分组件和矿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新的电池。

到 2040 年,用于储能的锂离子电池将成为 200 亿美元/年的市场,比现在增长 10 倍。

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汽车行业正从化石燃料向电动汽车过渡。包括福特、通用、雷诺和大众在内的许多制造商已经推出多款电动汽车,并承诺在十年内逐步停止生产内燃机汽车。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采用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但还不足以容纳到 2030 年可能出现在我们道路上的大量电动汽车。

此外,所有地区的政府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鼓励向重型电动卡车过渡,因为这一行业距离实现净零排放最远。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激励措施,将货物转移到铁路和小型卡车上,因为它们可以更快地被电动车取代。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可持续未来,制造商、政府、公用事业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要合作开发必要的基础设施,以便在 2030 年实现电动汽车 100% 清洁能源。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9063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