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导体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适用于车内监控

发布时间:2022-4-6 14:32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全局快门 , 图像传感器 , 计算机视觉 , DMS
安全行车至关重要。很大比例的交通事故是由疲劳驾驶或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所导致。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配备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 DMS),时刻监视司机是否打瞌睡或者分神做其他事情。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亚太区影像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林国志先生介绍说,DMS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系统。他说,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能够让计算系统从数字图像、视频和其他视觉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或提出建议。

DMS的一个关键部件是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又是摄像头中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DMS需要一种特殊的图像传感器: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一次拍摄整幅图像,而且拍摄时间非常短,成像准确不失真,所以最适合实现计算机视觉。相比之下,传统的卷帘快门则是逐行拍摄。如果被摄对象快速移动,那么它得到的图像就会产生扭曲,所以不适合用于计算机视觉。

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的另一优势是低功耗,非常适合DMS这样的常开(Always-on)系统。而卷帘快门图像传感器则功耗高,更适合用于相机这类的高分辨率但短暂拍摄的设备。

由于夜间行车同样重要,所以DMS采用近红外(NIR)光线拍照,这样夜间补光时不会干扰司机驾驶。对于DMS来说,NIR单色拍照足以应付对司机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监控分析。DMS的作用包括注意力/分心/嗜睡监测、健康状况/心率/呼吸监测、视线监测、头向监测、人脸识别(防盗)、双手位置监测、录音(法律要求)和ADAS交互管理等。

除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汽车内监控还包括客舱监控系统,称作CMS(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或OMS(Occupant Monitoring System)。意法半导体亚太区影像事业部技术市场高级经理张程怡先生介绍说,该系统的趋势是采用RGB彩色拍照,因为系统需要判断除了驾驶者以外,车上还有何人何物,甚至乘客有视频会议需求,因此需要RGB模式拍照。OMS的作用包括乘客存在检测/车内物体分类、乘客/儿童安全监控、 气囊乘客适配、乘客识别、事故记录、闯入者侦测记录和检测是否有儿童遗忘在车内。

为应对上述需求,ST开发了一种OMS + DMS二合一系统,通过一个RGB-NIR图像传感器来监控驾驶员(近红外)和乘客(彩色)行为,即仅需单个摄像头就可以同时支持RGB和NIR。

1.jpg

目前,ST的汽车全局快门传感器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第一代产品的特色包括:高MTF (对比度)实现了最准确的视线检测,RGB & NIR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RGB和IR数据分流,高动态范围 (HDR) 保证了最高画质。在此基础上,第二代产品又具备三大特点:首先是NIR的高灵敏度,这意味着无需强劲的LED光源,从而降低功耗;其次是传感器面积更小,这意味着摄像头模组也可以做得更小;再就是内置处理,即传感器带有智能自动曝光算法,所有处理运算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

第二代产品的小尺寸特性是通过3D堆叠工艺实现的。张程怡先生介绍说,通过上下堆叠,器件整体尺寸变小了,但是它的像素跟性能却提高了。ST最新的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在 940nm 处具有最高的量子效率,拍摄性能稳健。正方形传感器分辨率与镜头匹配最佳,适合旋转拍摄使用场景。拍摄时间很短,降低了系统功耗。

2.jpg

ST汽车全局快门传感器产品主要功能特性包括:复合AEC-Q100 2级汽车认证,采用GS-HDR 高动态范围技术,支持单色和彩色(RGB/RGB-NIR)成像,具有灵活的频闪照明控制,近红外传感器灵敏度高,在近红外频谱内MTF性能出色。

以上我们介绍了ST公司用于车内监控的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视觉系统,如深度感应(主动双目摄像头和结构光摄像头)、生物识别(面部识别、二维人脸识别、人存在检测、手势检测、掌纹识别、虹膜识别、驾驶与车舱监视)、AR/VR/MR(眼球追、6DoF & *SLAM 6个自由度追踪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手势/手部追踪 、面部/情绪跟踪)、机器人和工业控制(无人机、*SLAM 、场景分析、物体检测、工业4.0、条码)等等。大量新兴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需要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支持的计算机视觉技术。

ST全局快门传感器具有意法半导体专有的像素技术、更高的方形分辨率和多种嵌入式计算机视觉功能,完全满足计算机视觉应用要求。在出货、质量和服务方面,意法半导体全局快门传感器都排名市场前列。用户可选用ST 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裸片、第三方封装的传感器或者第三方组装的摄像头模组(包括PCB、图像传感器、镜头和接口)。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8696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