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用 未来3-5年为潜在关键技术窗口期

发布时间:2022-3-23 18:5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6G网络 , 6G技术 , 6G通信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部署,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6G)的探索研究。3月22日,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专家普遍预测,6G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对于未来的应用场景,业内专家认为,6G的应用将远超通信范畴,除了弥补5G规模化应用的不足,能够打造一个更立体、更强大的“空天地一体”网络,还将推动万物互联等既有场景进一步成熟,拓展全息通信、多维感官互联、智慧感知、元宇宙等新应用场景。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需要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商用期间付诸于实际部署。

推动5G向6G演进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6G发展。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

会上专家普遍预测,6G将在2025年左右启动相应标准化工作,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相比5G,6G的内涵将远超通信范畴,可以提供极致性能,并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重大飞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6G的通信指标相比5G将有10-100倍提升,将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从1-4G到5G再到6G是从“线”到“面”再到“体”的提升。张平介绍,1G-4G追求的是单纯的通信速率,5G在大规模基于通信和可靠性、时延方面提出了要求,是“面”的提升;未来6G是“体”的提升,将拓展通信空间,实现地面与卫星通信集成、空天地海一体化,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联合、虚拟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智简网络,除了要增强传统技术,还要再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的技术研究,包括AI辅助的信号处理、量子通信赋能6G、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反射面等技术。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指出,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是抢占通信领域技术制高点和培育产业基础的关键。例如以无人车和无人机为基础的无人化物流,以数字孪生车间为新形态的设计、制造和检修体系,以沉浸式交互为主的远程作业和质检等诸多新业态都需要6G与制造业同步设计,产业成熟度对齐,跨领域知识融合,以嵌入式分布式智能为立足点,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再升级。

对于未来6G的网络部署,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王俊表示,6G将整合已有的地面网络和包括低轨卫星通信在内的非地面网络,提供全球覆盖,为不发达的地区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

王俊提醒,随着发射成本的降低,大型的超低轨卫星星座通信很可能是6G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实现比地面更低的时延,弥补无线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的不足,大大提高通信网络部署能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6G的应用需求在哪里?

虽然6G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但业内有观点认为5G技术尚未真正普及,6G落地言之尚早,需求端不足将成为6G技术全面推广的绊脚石。究竟6G将以何种方式与我们见面,业内众说纷纭。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认为,6G终端的愿景是提供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将起到三个作用:第一是构建数字世界的神经末梢,第二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交互的媒介,第三是数字世界服务的入口。

在王俊看来,6G将进一步发展出超越通信的能力。除了把增强宽带、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互联的5G三大场景进一步推向成熟,6G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和感知两大应用场景,通过大规模AI部署,将分布式的智能体连接起来,提供参数的交互、分布式学习与推理等多种AI服务,也将拓展人的感官,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衍生出海量的应用。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未来研究院院长崔春风指出,通过泛在的智能和感知技术,未来6G会支持更多细分的应用场景,比如发展交互式全息,全息物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类似实体之间的直接交互;通过全身传感器收集身体数据虚拟出一个数字孪生人;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出触觉、味觉的通感互联;元宇宙将进一步成为可能,实现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打造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全新世界。

但实现如此丰富的应用场景,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比如时延方面小于1毫秒左右,峰值的速率达到Tbps以上,定位准确性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崔春风强调,目前还需要加强传统通信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的融合创新和技术突破。

“6G的愿景和潜在技术很多,现在一年的流量在6G时代将是每天的流量。”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提到,如何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6G愿景甄别出来,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6G期间付诸于实际部署,将是未来几年科研的重要任务。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庆扬也强调,对于目前的ToC业务面临瓶颈,不光要提升6G速率,还需要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去感知用户所处的环境和内心,使其获得沉浸式、身临其境的体验。只有实现感知的深入和体验的输出,6G才有可能在ToC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此外,王庆扬指出,目前5G在行业应用方面仍然在摸索和推进,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行业和产业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初步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初步的规模效应。未来制定6G标准之前,需要思考6G在网络架构上如何满足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同时,6G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应以绿色节能为基本原则,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实施生态运营,既要研究6G系统本身的节能,也要关注6G如何助力全球各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8586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