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0-8-16 11:49    发布者:lavida
关键词: 单片机 , 数据传输 , 无线
1 引 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无线技术的逐步融合,在传统的有线通信的基础上,无线通信技术应运而生,他具有快捷、方便、可移动和安全等优势,所以广泛应用到遥控玩具、汽车电子、环境监测和电气自动化等。  

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中,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通信不再采用有线的数据传输,例如采用有线的串、并行总线、I2C和CAN总线等,而是需要无线数据传输,本文介绍了基于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实用单片机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2 无线收发模块nRF905  

nRF905是挪威Nordic VLSI公司推出的单片射频收发器,工作电压为1.9~3.6 V,32引脚QFN封装(5×5 mm),工作于433/868/915 MHz三个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道,频道之间的转换时间小于650μs。nRF905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不需外加声表滤波器,ShockBurstTM工作模式,自动处理字头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使用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此外,其功耗非常低,以-10 dBm的输出功率发射时电流只有11 mA,工作于接收模式时的电流为12.5 mA,内建空闲模式与关机模式,易于实现节能。nRF905适用于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报警及安全系统、无线*、无线监测、家庭自动化和玩具等诸多领域。  

3 芯片结构及工作模式  

nRF905片内集成了电源管理、晶体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等模块,曼彻斯特编码/解码由片内硬件完成,无需用户对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因此使用非常方便。  

nRF905有两种工作模式和两种节能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ShockBurstTM接收模式和ShockBurstTM发送模式,两种节能模式分别是关机模式和空闲模式。nRF905的工作模式由TRX_CE,TX_EN和PWR_UP三个引脚决定,详见表1。  


  
与射频数据包有关的高速信号处理都在nRF905片内进行,数据速率由微控制器配置的SPI接口决定,数据在微控制器中低速处理,但在nRF905中高速发送,因此中间有很长时间的空闲,有利于节能。由于nRF905工作于ShockBurstTM模式,因此使用低速的微控制器也能得到很高的射频数据发射速率。在ShockBurstTM接收模式下,当一个包含正确地址和数据的数据包被接收到后,地址匹配(AM)和数据准备好(DR)两引脚通知微控制器。在ShockBurstTM发送模式,nRF905自动产生字头和CRC校验码,当发送过程完成后,数据准备好引脚通知微处理器数据发射完毕。由以上分析可知,nRF905的ShockBurstTM收发模式有利于节约存储器和微控制器资源,同时也减小了编写程序的时间。  

4 器件配置  

所有配置字都是通过SPI接口送给nRF905,SIP接口的工作方式可通过SPI指令进行设置,当nRF905处于空闲模式或关机模式时,SPI接口可以保持在工作状态。  

(1)SPI接口配置  

SPI接口由状态寄存器、射频配置寄存器、发送地址寄存器、发送数据寄存器和接收数据寄存器5个寄存器组成。  

(2)射频配置  

设CH_NO中的值为a,HFREQ_PLL中的值为b,则nRF905的工作频率由公式:  

所决定。若nRF905的工作频率取433.20 MHz,则口a=108,b=0。  

射频寄存器的各位的长度是固定的。然而,在Shock-BurstTM收发过程中,TX_PAYLOAD,RX_PAYLOAD,TX_ADDRESS和RX_ADDRESS 4个寄存器使用字节数由配置字决定。nRF905进入关机模式或空闲模式时,寄存器中的内容保持不变。  

5 电路设计  

nRF905在使用中,根据不同需要,其电路图不尽相同,图1所示为其应用原理图,该电路天线部分使用的是50 Ω单端天线。在nRF905的电路板设计中,也可以使用环形天线,把天线布在PCB板上,这可减小系统的体积。更详细的设计可参考nRF905的芯片手册。  


  
nRF905通过SPI接口和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传送,通过ShockBurstTM收发模式进行无线数据发送,收发可靠,使用方便,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 程序流程  

系统采用了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AT89S52为数据处理部分。具体的读、发程序流程如图2,图3所示。  


  
7 配置程序  

对于射频芯片nRF905的寄存器操作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由于采用了SPI协议,在配置寄存器过程应用指令及Pl中模拟时钟上升沿时,很容易出现移错位及时钟上升沿无效的情况。SPI接口有4个信号线:MOSI,MISO,SCK,CSN,分别为输入线、输出线、时钟线、配置使能线。SPI的通信时序如图4所示。  


  
8 系统的参数测量  

无线通信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他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式中Lfs(单位:dB)为传输损耗,d(单位:km)为传输距离,频率f的单位以MHz计算。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s]将分别增加6 dB。  

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本系统的无线收发模块nRF905选择工作在第一频道为433.2 MHz,发射功率为+10 dBm(10 mW),接收灵敏度为-105 dBm的系统在自由空间的传播距离:  

(1)由发射功率+10 dBm,接收灵敏度为-105 dBm:  

Los=115 dB  

(2)由Los,f计算得出:  

d=31 km  

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距离,实际的应用中会低于该值,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大气、阻挡物、多径等造成的损耗,将上述损耗的参考值计入上式中,即可计算出近似通信距离。  

假定大气、遮挡等造成的损耗为25 dB,可以计算得出通信距离为:  

d=1.7 km=1 700 m  

9 影响无线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图5是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在工作频率固定的前提下,影响工作距离的主要因素包括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增益、传播损耗、接收天线增益、接收机灵敏度等,通过加大发射功率,提高天线增益,提高接收机灵敏度均起到提高通信距离的作用,在影响无线通信距离的以上几个因素中,作为设计者可以控制的因素有:接收灵敏度、RX一天线增益、发射输出功率。不能控制的因素是由无线电波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有:传输损耗、路径损耗、多径损耗、周围环境的吸收。  


  
在设计者可以控制的因素中,接收灵敏度、天线增益、发射功率都是可以作为提高通信距离的手段。  

无线传输系统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安全可靠、无需布线、维护方便等优点,将会在各领域中带来广泛的市场。本系统结构简单,但这并没有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用途。他可应用到遥控、遥测、汽车电子、安全防火、生物信号采集、环境监测和电气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148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