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OV5017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0-7-30 15:24    发布者:conniede
关键词: CMOS , OV5017 , 图像传感器 , 芯片
1 CMOS图像传感器的一般特征
  
目前,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主要的实用化固态图像传感器件,它具有读取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但CCD技术难以与主流的CMOS技术集成于同一芯片之中。这样,诸如定时产生、驱动放大、自动曝光控制、模数转换及信号处理等支持电路就不能与像素阵列做同一芯片上,以CCD为基础的图像传感器难以实现单片一体化,因而具有体积大、功耗高等缺点。
  
CMOS图像传感器是近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图像传感器,由于采用了相同的CMOS技术,因此可以将像素阵列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实际上,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个较完成的图像系统(Camera on Chip),通常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核心、单一时钟、所有的时序逻辑、可编程功能和模数转换器。其基本结构见图1。与CCD相比,CMOS图像传感器将整个图像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具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2)编程方便、易于控制;

(3)平均成本低。

2 OV5017的性能与特点

2.1 OV5017的基本性能
  
OV5017是美国OmniVision公司开发的CMOS黑白图像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将CMOS光感应核与外围支持电路集成在一起,具有可编程控制与视频模/数混合输出等功能,其输出的视频为黑白图像,与CCIR标准兼容。

OV5017芯片的基本参数为:
  
(1)图像尺寸4.2mm×3.2mm,像素尺寸11μm×11μm;
  
(2)信噪比SNR>42dB;
  
(3)帧频50时,最小照度为0.5lux@f1.4
  
(4)帧频50时,峰值功耗小于100mW。
  
OV5017输出模拟视频信号,格式为逐行扫描。OV5017内部嵌入了一个8bit的A/D,因而可以同步输出8位的数字视频流D[7…0]。在输出数字视频流的同时,还提供像素时钟PCLK、水平参考信号HREF、垂直同步信号VSYNC,便于外部电路读取图像。
  
OV5017的像素阵列为384×288,分为16×16的子块,每个子块大小为24×18,可以在整个图像的局部开窗,输出窗口中的图像。

2.2 OV5017的编程功能
  
OV5017具有丰富的编程控制功能,其图像帧频、曝光时间、增益控制、Gamma校正、图像开窗等均可通过对芯片内部寄存器的读写进行设置,数字视频流的输出也必须通过对寄存器读取才能实现。
  
芯片内部有11个8位寄存器,通过对地址线A[3..0]的设置来选择寄存器,通过读写数据线[7..0]来读取或设置寄存器。在对寄存器进行读(或写)
时,应使片选CSB与输出使能OEB(或定使能WEB)有效。

                                               

地址号10xx的寄存器为视频数据端口,它是只读的,当选中并读取它时,芯片向外输出数据视频流。

地址号0000的寄存器为状态寄存器,它是只读的,反映芯片的某些状态。

地址号0001的寄存器为帧控制寄存器,它是只写的,用于控制帧与行的同步信号。

地址号0010的寄存器为曝光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可选择自动曝光,也可选择手工曝光。曝光时间控制在1帧至1/100帧之间。

地址号0011的寄存器为增益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当手工曝光时,增益控制在0~18dB之间。

地址号0100的寄存器为帧频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帧频控制在50~0.5fps之间。
  
地址号0101的寄存器为杂项控制寄存器,它是读写的,负责设置Gamma校正、图像象、背景光补偿、图像锐化等功能。
  
地址号0110与0111的寄存器为窗口控制寄存器,它们均是读写的,负责设置窗口的水平尺寸、水平位置、垂直尺寸、垂直位置,以确定图像中的一个窗口。

地址号1110与1111的寄存器保留,用于测试。

2.3 数字图像的输出
  
OV5017中数字视频流的输出必须通过对芯片内视频数据端口,即地址号为10xx的寄存器的读取来实现。其步骤为:
  
(1)设置地址总线A[3..0]为10xx;
  
(2)使能片选CSB与输出使能OEB。
  
若需输出局部图像则应事先设置窗口控制寄存器。
  
数字视频流输出的时序如图2所示。图中,
  
TPHD:TCLK下降沿至HREF有效,最大25ns;
  
TPDD:PCLK上升沿至视频数据有效,最大25ns;

VD:视频数据。

因篇幅所限,这里仅给出图像一行中4个像素输出的时序。根据图2所示时序,外部电路就可以读取芯片输出的图像数据。




3 基于OV5017的图像采集系统

基于OV5017的图像采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在本系统中,OV5017作为系统的图像传感器,其内部将获取的图像采集量化,在外部逻辑的控制下输出数字图像,存入图像存储器。这里,OV5017的管脚A[3..0]与D[3..0]复用共同的外部数据线,因此加一个锁存器将它们分开。在读写OV5017的内部寄存器时,需分两个操作进行,即先选择寄存器,再读定该寄存器。同时,为避免总线冲突,TMS320C31的低8位数据线与OV5017的数据之间和TMS320C31的地址线与采集地址之间各加了一个总线隔离。

系统读取图像的过程为:

(1)对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初始化;

(2)视需要设置OV5017的内部控制寄存器,如曝光控制、增益控制、窗口控制等;

(3)选择OV5017的视频数据端口,即寄存器10xx;

(4)TMS320C31向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发信号,通知开始采集图像;

(5)译码与时序发生器使能总线隔离,并根据OV5017输出的参考信号,即VSYNC、HREF与PCLK,生成图像存储器的片选、写及地址信号。这样数字图像即以连续的方式存入图像存储器中;

(6)TMS320C31向译码与时序发生器发信号,通知停止采集图像,OV5017则停止输出数字图像。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TMS320C31可访问除图像存储器与OV5017以外的其他存储器或端口。
  
该系统由于省略了A/D等器件,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同时,由于OV5017内部嵌入曝光、增益、开窗等控制电路,并且编程方便,这就提高了采集系统在功能上的灵活性。本系统适合于监控、多媒体等应用范围。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809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