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如何用手机实现CAN网络的监控

发布时间:2015-11-24 14:42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物联网 , CAN
  摘要:目前,物联网的概念已经风靡全球,各行各业都在想尽一切的办法做创新,为的就是给现有的产品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其焕发曾经的辉煌。CAN转WiFi设备的现世,打破以往线缆的传输,让现场总线通信实现无线联网,甚至步入手机APP监控时代。

  如今汽车已成为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看着道路上那拥堵的情况,若你也已置身其中,那确实是一件苦恼的事情,为了解决这问题,各大厂家各显奇招,都尝试着用自己的概念去实现汽车物联网,例如:阿里巴巴联手上汽集团,将阿里系的互联网生态覆盖到智能汽车领域,乐视联手北汽集团,亦是将乐视生态拓展至汽车这个新的应用场景。但真正的车联网是否已经实现了呢?非也非也,当前已有的产品多为以车载的OBD接口作为获取车载状态的接入点,并不能完全获取我们整车的所有通信数据,对汽车的状态获取便受到了限制。
  为了冲破瓶颈,面对车联网的概念,我们要大胆放弃对以往OBD接头的依赖,而是直接入侵汽车的主要通信网络,实现对汽车状态的全面获取,那才能实现最真实的汽车实时监控,而不再是伪车联网。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几种汽车总线通信:
  1.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总线的特点:
  a. 易于实施加
  b. 成本低
  c. 应用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例如车灯、车门、座椅和雨刷之类的控制是其应用领域,它作为CAN网络的有效补偿,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首先主要是因为它采取UART的数据格式,所以无需独立的控制器,在UART上以软件实现即可,而且它有一套独特的时钟同步机制使得从节点可以省却外部晶振只用处理器的内部晶振便能满足精度要求,这样能节省成本,而那些低速控制应用便会采取LIN总线了。
  2.CAN 全称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控制器局域网络 ,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标准,但其芯片类型达到上百家。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所以在汽车和嵌入式领域应用广泛。
  CAN的协议结构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已经由硬件实现,目前都已经标准化,有现成的部件(CAN控制器和收发器)选择。因此在单片机上加上CAN控制器、收发器,软件实现相应的驱动程序就基本实现了CAN的通讯功能。
  CAN的传输介质可以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CAN总线允许多站点同时发送,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又使得CAN总线网络可以构成多主结构的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CAN采用短帧结构,且每帧信息都有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低传输出错率。
  3. FlexRay是一种较新型的通信通信协议,传播速度比CAN和LIN更快,可靠性也更高,但其成本也更贵。FlexRay的缺点:其电气特性导致网络长度会受到限制。
  FlexRay的实际产品只有应用在宝马、奥迪、奔驰上。2009底,FlexRay的联盟解散。
  4.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 Transport,主要用于车内信息娱乐系统间的传输,它的传输介质是光纤,所以带宽高,单根光纤可以传播多路信号,缺点是成本较高、线束结构会有要求(转弯曲度不能太大),且MOST的拓扑结构是环令牌网,若单点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网络。
  MOST是一种私有协议,由MOST Cooperation公司研发,并获得的OEM厂商支持有福特、宝马、戴姆勒、通用等。其使用需要获得授权,并交纳专利费用等。
  由上可见,汽车总线有多种实现形式,但CAN总线的性能特点让其在这场争夺地位的大风大浪中得到了胜利,是众多汽车厂商运用最多的汽车总线网络。所以要实现真正的大规模车联网,那让CAN上网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753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