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防止照片“糊”掉的防抖技术

发布时间:2014-12-2 10:5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防抖 , 五轴 , 光学防抖
索尼前两天发布了新款全幅微单α7 II,最大的亮点就是内置了五轴防抖系统,官方称最高可提供4.5级快门速度补偿,“五轴防抖”听起来如此黑科技的技术究竟为何物?光学防抖拍照时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期机智堂就来和大家聊聊。

说起器材的“防抖”功能,其实就是利用电子或者物理的方式来抵消拍摄时手或者被摄物体的位移。俗话说“拍的好不如拍的到”,一张照片能看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不糊”。

1.jpg

早期的家用数码相机主要采用“电子防抖”,是通过提高相机感光度或者通过像素补偿等运算方式实现,优点是成本低(内部软体调整即可做到),但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计算的误差经常会出现较明显的涂抹情况,提高感光度更是影响画质。

随后“光学防抖”技术逐渐普及,与“电子防抖”先比“光学防抖”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改变光路,又分为镜头防抖和传感器防抖,镜头防抖是通过镜头里的陀螺仪检测到位移,然后把检测到的信号传到相机处理器,计算要补偿的移动量,再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抖动方向及距离加以补偿。传感器防抖是把传感器放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当传感器检测到抖动后,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参数传统处理器计标出足以抵消抖动的传感器移动量最后通过移动传感器以减轻抖动对图像的影响。哈哈,看到这估计很多网友已经晕了,这也就是问题所在,这样的结构会让镜头和机身设计更复杂、成本更高、体积也更大些(你总得给人家留出点空间抖动起来啊)。

五轴防抖则更加先进,在以往仰俯摇摆防抖、左右摇摆防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水平位移防抖、垂直位移防抖和旋转(滚动)防抖,在长焦拍摄、微距特写以及长时间曝光时更加有效。
机智堂:聊聊防止照片“糊”掉的防抖技术

五轴防抖示意图(蓝色修正使用长焦镜头时摇摆抖动,红色修正使用微距镜头时的位移抖动,橙色修正夜景和视频时的旋转抖动)

如今光学防抖在数码相机领域里已经基本普及了,咳咳,当然除了某些神器……而且很多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也纷纷加入了光学防抖功能,其实增加防抖功能不单单可以解决“照片拍糊”这事,对于相机(手机)来说,也能从侧面提升画质,这层意义很多朋友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其实尤其是对没法手动控制拍摄参数的手机来说,厂商都会预设一个倾向性的快门、感光度、光圈的曝光组合,如果拍摄同一场景,尤其是暗光环境,如果有了光学防抖功能,在更慢的快门速度下也可以保证清晰,那么厂商就可以使用一个相对更低的感光度,这对于搭载小尺寸传感器的相机和手机来说,对画质的改善效果是非常大的。

所以这不连一直保持800万像素不升级的大苹果,也在iPhone 6 Plus上顺应潮流的加了光学防抖功能来改善画质嘛,可见苹果也觉得防抖比像素更重要。不过问题又来了:在“傻大黑粗”的相机里增加防抖结构对外观的影响还没那么大,但对于“一寸薄一寸强”的手机来说,带有光学防抖的手机摄像头通常会凸出来一块,影响整体美观,性能也可能会因为过于狭窄的空间受到影响(比如不小心卡住了,哈哈),同时手机价格也会增加。

究竟是花费高成本来享受技术升级带来的便捷,还是发奋图强练就“铁手功”,骚年们,你会如何选择呢?

最后做一个小调查吧,大家手持拍照片时,保证画面不抖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达到多少?

来源:新浪数码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454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