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政协委员:中国芯片外汇消耗超石油

发布时间:2013-3-13 10:2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半导体产业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吴超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他拿着一份“中国芯片产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提案,到处找相关专家咨询。

吴超是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的政协主席。不久前,武汉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产业基地,推进投资70亿元的液晶玻璃基板和半导体装备生产线和19亿元的显示投影产品制造项目,打造中国最大的高端小世代显示平板、存储芯片及半导体显示芯片生产基地。力争5年内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并带动富士康等消费电子产业达到3000亿元。

芯片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在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起着关键作用。

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的芯片制造商在国有银行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向半导体产业投入了巨资。然而,这些投资都进了无底洞: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本土芯片制造商仍处于发展初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芯国际,与他的竞争对手英特尔、三星电子、台积电等国际半导体巨头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即便如此,毋庸置疑的是芯片将是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点领域。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雪城说,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带来100元的GDP增长。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将芯片产业当作国家战略产业来看待。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环球代工等世界半导体大佬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扩充产能,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2012年,韩国三星投资额达到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达到125亿美元。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耗国,但关键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长期依靠进口,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提供的芯片不足10%。数据显示,中国芯片外汇消耗每年超过16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

为此,过去10年,中国政府向芯片产业投入巨资,但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我们也研究出了一批技术一流的芯片产品,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往往是技术含量高,实际应用率低。”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国芯片企业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资金短缺也牵绊着中国芯片产业前进的脚步。“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的软件,一个授权证书就100万美元。”邹雪城说道。

中国芯片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马新强认为,到2015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有望借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弯道超车,走出当前过分依赖进口的困局。

目前,中国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扶持芯片产业。武汉去年投入13亿美元到内地最大芯片制造企业之一中芯国际,该项目65纳米及45纳米闪存已全面量产,5年内月产能将达到10万片。上个月,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

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武汉市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以优厚的条件吸引芯片业人才回国效力,鼓励研发人员与企业联手,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北京、上海等地则通过资金投入、税收减免、技术扶持等,给芯片产业“补血”。

中国工信部在发展芯片产业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培育5—10家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设计企业,研发出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支持芯片企业在境内外融资。强化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和泛珠三角的三大集聚区,形成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为侧翼的产业布局。

“面对全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必须向上下游延伸,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要凝成一股力量,中国芯片产业才能迎来春天。”李平说。

来源:新华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152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