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目前只合适奢侈品 商业化难题大

发布时间:2013-2-23 22:27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3D打印 , 自动化
  想象一下,小到你穿的鞋子、戴的眼镜,大到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假牙或身体中的人造骨骼部件,都可以快速、简便又价格低廉地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成塑料、尼龙、金属等材质使用的实物,是不是很神奇?有人说,3D打印将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因为它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流程,保密性强。3D打印产业的火热,直接导致了国内外3D打印概念股票的上涨。
  此前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2012年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学术会议上表示,工信部将推动“3D打印”产业化、“3D打印”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
  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多次在公开发表的演讲中表示,3D打印技术将加速美国经济的增长。尽管3D打印在目前技术上可以实现,价格却居高不下。商业化难题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奢侈品青睐3D打印
  到2016年全球3D打印产业预计价值将超过31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于时尚产业。
  在2012年巴黎时装周的高级定制秀场上,一款看似普通的比基尼泳装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眼球。“作为服装设计师,秀场上看服装除了样式设计,我们更加关注服装的工艺剪裁技术。”国内知名内衣公司总设计师丁元琪对记者说,“那款比基尼泳装最大的亮点在于整套泳装没有一个拼缝,浑然一体,也找不到一根缝合丝。”事实上,这件衣服并不是“裁”出来的,而是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相比于传统的剪裁工艺,打印泳装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身材,做出更贴合身体曲线的服装。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到2016年全球3D打印产业预计价值将超过31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于时尚产业。
  个性化、定制化越来越成为当下时尚产业的新趋势,某国际知名眼镜品牌公关负责人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最近几年,该品牌每年都会在社交网站上请用户设计自己喜爱的太阳镜款式,并且请网友投票,得票最高的那几款眼镜,他们会将草根设计师的产品推向市场。
  尽管这一游戏一直深受用户的好评,但是很多店面的销售反馈,表明消费者开始期待能够在店里买到自己“设计”的产品。而该公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内部正在讨论这一方案的具体实施细节,相信很快就会亮相。
  既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能立等可取,甚至让用户可视化整个制作过程,其主角是3D打印机。
  2012年底,美国Stratasys公司和以色列Objet公司两家3D打印机生产商实现了合并,成立了Stratasys公司(纳斯达克[微博]:SSYS),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3D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该公司CEODavidReis向记者展示了其3D打印的秘密:用户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某款产品的3维图,按下“打印”指令,打印机开始打印。该打印机的“喷头”可以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位置的打印需求。简单理解3D打印可以把要打印的产品想象成由数万或数十万的平面一层层叠加而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除菁教授认为,在上一轮品牌竞争中,中国企业并未抢得先机,国际大牌占领中国。而在个性化产品竞争中,中国企业充满了机会。像高跟鞋、眼镜这样的产品,个性化需求非常强,让用户自己设计或指导用户设计,并让他们看着产品打印出来,将大大提升用户在店内的客户体验。
  而这种个性化定制不仅仅存在于生活领域。David告诉记者,在医学领域,借助3D打印制作假牙,股骨头、膝盖等骨关节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技术越来越成熟。
  “如果不用3D打印,很多工业设计是设计师把样稿交给开模的公司或部门打造模具,拿到模具样品后,有不合适的需要再次修改建模,除了耗费时间与模具成本,最大的问题是要经过很多道手,资料很容易泄露,因为在这一环节上出问题造成产品被模仿抄袭的例子不胜枚举。”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展益彬说。
  3D打印让设计师或工程师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其设计模型,保密性提升。也正是如此,中国越来越重视3D打印领域的研发。
  商业化难题待解
  解决了易用性、价格、可靠性这些问题,3D打印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
  尽管3D打印看起来有无限的前景,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技术有待突破。StrataSYS董事会主席ScottCrump坦陈,材料的突破会带来更高的技术革命。
  在3D打印领域,材料是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打印出来的材料以ABS(热塑料)和树脂为主。两种材质就像打印机中不同颜色的墨盒,在机器内“熔化”,通过不同比例的材料混合,可以产生出将近120种软硬不同的新材料。
  Scott拿着一款锃亮的水龙头对记者说:“这款水龙头是用3D打印制造的,内部材料是‘塑料’,而外层的金属是后镀上去的。”现在他们的研发人员正在研发可以直接打印的金属材质并取得突破。
  展益彬向记者透露,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已经在借助激光技术实现金属材料“打印”取得了初步进展。
  但是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总体而言,目前能够应用于3D打印的材料还非常单一,以塑料为主,并且打印机对单一材料也非常挑剔。
  一家使用3D打印机的公司就曾遇到打印机“墨头”不工作的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技术排查发现,是墨盒上方的一个小部件更换为替代性材料,过于敏感的墨盒“不识别”造成的。这些小问题导致了3D打印在材料上的单一性和高成本。
  除了材料上的突破,打印产品的抗压性也是技术难题之一。3D打印的原理就是将立体的产品以一层层的平面叠加堆积而成。如果不是超高精确打印,用户可以用肉眼看到打印产品一层层的细纹。
  具体而言,假如用3D打印机来打印一个瓶子,从瓶底开始一层层向上堆积,成型的材料在纵向上可以支持很高的受力,但横向上,受力大大降低,过大的受力有可能“断裂”。
  “3D打印的产品表面粗糙度较高,也就是不够精密,广泛应用于那些对外形有要求,特别是复杂外形但对内部无要求的产品上。”展益彬说。
  这带来的新问题是工业设计阶段的保密性加强,但成品的复制性越来越容易,借助材料和结构的高复杂性提升复制成本也将成为国内工业企业的研究重点。
  最后,David告诉记者,目前从计算机设计稿到产品打印,使用3D设计软件,而全球的工程师或设计师更多地习惯于2D即平面设计,目前大量的设计人员正在从2D设计向3D设计转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解决了易用性、价格、可靠性这些问题,3D打印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中国经营报)

3D打印湖北领先世界 为何沦为“曲高和寡”?

  从华中科技大学南三门走进去,朝第一个路口左拐,路尽头的一块指示牌显示,这里便是全国3D快速打印技术中心——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不好找吧?”公司销售钱颖峰在路口相迎,笑说公司默默无闻地销售3D打印设备已经有12年之久。不过,自去年央视对公司的3D打印机进行报道后,滨湖机电才名声大噪。最近,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他,从节后上班至今,公司每天都要接待北京、广东以及江浙好几拨来访者,但湖北本地的并不多。
  武汉3D打印技术全球领先
  上文提到让他们“出名”的设备,是当时世界上基于粉末床的最大工作面的快速制造装备,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发,曾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步新闻,还获得了当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D打印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很多难以用传统方式制造出来的复杂产品,它都可以实现。在一台已经开启的打印机上,记者看到,机器正在打印一样汽车检测零件。“只要把零件的三维数据输入电脑,再给机器填上粉末材料,过几个小时,零件就打印出来了。”
1.jpg
2012年12月21日,北京,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
一位工作人员在介绍3D打印
  该公司最新研发的1.4米×1.4米3D打印机将于今年上半年进入市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中国首台多激光头的快速制造装备。
  滨湖机电的3D打印机目前主要出售给两类企业,一类是研发能力强、设计出的新产品核心技术需要保密的,如航空航天相关企业;另一种是做大量快速成型制品进行试验测试的企业,如汽车零部件和水泵生产商。
  钱颖峰介绍,按照传统方法,产品设计出来后,要通过制作模具来生产样品,测试阶段还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一个大型的模具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制作。而通过快速成型制作样品,大概几十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成品,成本也大大低于前者。
  湖北3D打印的历史及困境
  3D打印技术在中国兴起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美国、日本虽然提出这个概念已近十年,但是真正成规模的研发才刚刚起步。
  “3D打印”是通俗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形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3D打印遵从的是加法原则,可以直接将计算机中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
  198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3D打印设备的公司3D Systems。这时,一批正在美国游学访问的中国学者率先被吸引了,回国后立刻启动相关研发。这其中,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是其中之一,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快速成形技术的先驱人物之一。
  同一时期的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虽然从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得到了一笔经费,但也同样因为成本原因,而被迫从另外一种工艺起 步。1991年,在时任校长、已故著名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快速制造中心,研发基于纸材料的快速成型设备。
  华中科技大学的起步,也是缘于王运赣教授1990年在美国参观访问中,接触到了刚问世不久的快速成型机。最初,王运赣他们也想从最早出现的基于 光敏树脂原料的光固化立体成型技术做起。然而,液态光敏树脂材料价格太高,国内没有卖的,进口价格是2000元人民币1公斤,做实验一次起码要30公斤; 相应的快速成型设备也很贵,仅仅是机器上的一个激光器都要3万美元。
  于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快速制造中心,转攻一种以纸为原料的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1994年,快速制造中心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基于薄材纸的 LOM样机,1995年参加北京机床博览会时引起轰动。LOM技术制作冲模,其成本约比传统方法节约1/2,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这时期,蹒跚起步的光固化技术和分层实体制造技术等,更多用于打印产品模型和铸造用蜡模等有限领域,尚无法直接做出功能零件。
  1998年,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也引进史玉升专门负责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和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这是目前直接获得金属件最成功的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3D Systems 公司采用的将金属粉末和有机黏结剂相混合后的粉末烧结技术。
  史玉升的首要任务是,研发激光烧结设备及其合适的粉末材料。那时,国外多以尼龙粉末作为激光烧结材料,然而这种材料为国外厂商垄断,每公斤售价 高达上千元。最终,一种价格仅为尼龙材料的几分之一的聚苯乙烯粒料成为可能的替代材料。1999年,史玉升他们用自己的技术与装备造出了第一个产品——计 算机鼠标外壳。
  突破耗材瓶颈后,史玉升研究团队又取得了突破,在2010年研制出工业级的1.2米×1.2米快速制造装备,这是世界上此类装备的最大工作面, 超过德国EOS公司和美国3D系统公司的同类产品。如今,史玉升团队正在研制1.4米×1.4米工作面的快速制造装备,以满足重要行业对大型复杂制件整体 快速制造的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最开始推广3D打印技术时,曾被当作“骗子”,许多企业家不相信不用模具和道具可以生产零部件。后来,史玉升的团队通过 多次参加各种交流会使这项成果逐渐得到企业认可,还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派教师、博士后和研究生到生产现场,与企业里的技术人员一起攻关。真正开始销售是 在2000年,最初一年只能卖出两三台设备,单价在100万元左右。
  “不仅仅是我们,所有的快速成形企业都是这个样子,就连国外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也是这样,每年都是个位数的销售规模。”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澄告诉记者,他于2000年起进入滨湖机电负责销售,2005年之后情况才开始好转。
  在吴澄印象中,大概是在2005年前后,由于3D打印技术的进步,能够生产出强度更高、精度更好的产品,制造出一些有性能要求的零件,快速制造 的概念正式为工业界所接受。“应用领域随之扩展,产量得到一个大的提升。”他说:“销量达到两位数,一年会有十几台的业务量。”
  直到2009年,史玉升团队的3D打印设备才被更多企业接纳。2011年,该技术被欧洲空客公司等单位选中,联合承担了欧盟框架七项目,为空客 和欧洲航天局等单位制作飞机、卫星、航空发动机用大型复杂钛合金零部件的铸造蜡模。其中,一个部件约1米见方,但壁厚仅为3毫米,而且是具有微细特征的网 络结构,这是传统制造方法很难实现的金属零部件。迄今为止,滨湖机电已经卖出去200多台设备,销售额每年递增15%,还有部分销往海外。
  滨湖机电的销售困境,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推广的一个缩影。从一开始就致力于用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力学性能很好的金属零件的黄卫东,目前 也只卖出去5台设备。“很多年前我去宣传这个的时候,人家不会信也不会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个技术已经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了。”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卫东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致力于研发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国外3D打印设备的代理商,经销打印设备、成形软件和特种材料,也有企业购买3D打印设备专门提供3D打印服务。即便如此,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仍然很小,2011年装机量仅占全球的9%。
  此外, 3D打印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产业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作为一个小单位来讲,我们是很全面的,包括设备、材料、工艺等全套服务都是我们自己做。”黄卫东告诉记者:“国外没有这样的,他们分工很细。”
  外省销量200台湖北只卖出1台
  据钱颖锋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共销售出200多台不同规格的3D打印机。
  但令他纳闷的是,这些设备几乎全被江浙沪、东三省等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以及水泵生产企业包揽。“我们的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的,现在总共有200多家企业客户,但湖北企业客户只有一家。外地企业都说用得好,在咱家门口却无人问津。”
  3D打印技术该怎样在湖北推广?
  不过,滨湖机电的3D打印机最便宜的六七十万,最贵甚至300多万,底子薄的湖北微小企业难以承受。
  “有实力的湖北企业老板观念保守,大多心态是要等全行业都用了再说。”钱颖峰曾与湖北十堰、襄阳等多家资金雄厚的企业联系过,企业对技术认可,却仍有不少顾虑。“他们担心机器维护问题,甚至还怕公司倒闭后跑路。”他还回忆,几年前,曾有本土企业找上门做产品加工实验,原本半月能完成的项目拖拉了半年。“我们不催他们就不动,很急人。”
  对于钱颖峰的困惑,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有同感。
  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微博上看了一段3D打印的视频,“第一感觉,这是个好东西。”此后他便开始关注和3D打印技术相关的资讯,并积极转发。
  2013年湖北两会期间,他听到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介绍,在国内,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和华中科技大学是3D打印技术的三大研究阵营。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工业园已确定落户光谷未来科技城,首期规划用地约500亩,投资额1亿元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很振奋。”但是几天后,他得知西安、北京皆有开设3D照相馆的消息,便在本报开设的专栏上撰文,建议武汉开设3D打印馆,使人们了解新技术。
  他说,“不希望湖北在3D打印的问题上再走‘醒得早而起晚’的老路。”认为滨湖机电应该大胆走出去吆喝,让有需求的企业注意到自己。
  “对于企业而言,应用新技术需冒一定风险,政府能否给吃螃蟹的企业提供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支持?”叶青建议政府部门设立3D打印示范项目,为湖北3D打印技术的推广“添把火”。
  声音
  奥巴马强调3D打印技术重要性
  3D打印就是利用数字文件通过3D打印机制造3D实物的先进制造和设计流程,被称为能够变革制造业的一项技术。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3D打印业以及这项技术具有重要性,并且发展趋势十分明朗,3D打印技术有可能革命化制造几乎所有产品的方式。目前美国在俄亥俄州扬斯敦成立了首个3D打印制造创新中心。奥巴马表示还将成立3个制造中心,打造全球高科技中心。本报综合
  动态
  3D打印人造耳朵可用于器官移植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20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快速旋转的3D相机拍摄数名儿童现有耳朵的三维信息,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3D打印机会据此打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员随后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胶原蛋白凝胶,这种凝胶含有能生成软骨的牛耳细胞。此后数周内,软骨逐渐增多并取代凝胶。3个月后,模子内出现一个具有柔韧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与正常人耳相似。
  研究人员认为,3D打印人造耳朵的优势在于能够个性化“定制”,帮助失去部分或全部外耳的人士。(长江商报)

3D打印:改变世界游戏规则 难题依然存在

  3D打印技术已被好莱坞广泛应用。以制作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为例,打印机先逐层打印,每层的厚度为0.1毫米,这样打印出的尤达大师模型不仅拥有令人吃惊的细节,而且比传统方法制造模型简便易行得多。
  本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2013年度国情咨文时,再次强调3D打印技术在增加就业、提振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他称,这种新技术“革新了关于制造业的一切”。这已经是奥巴马连续两年在国情咨文中提到这种技术。那么,什么是3D打印?服役于第一代007的老款阿斯顿马丁DB5在新版007电影《天降危机》中惊艳亮相,并非汽车从50年前穿越而来,而是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有人说,3D打印机就像机器猫的口袋,只要你有想象力,它就能帮你“变出”任何东西。
打印未来·难题
  人人都能打印出一把枪
  “真正的挑战是,3D打印机可以被任何人使用,打印出粗制滥造的一次性枪支,用来开几枪,然后扔进垃圾桶里。”
  科技是把双刃剑,无所不能的3D打印机也有值得人们担心的地方。其中,知识产权问题最为严重。学界普遍认为,这将导致比抄袭专利或版权严重得多、而且无法控制的山寨版泛滥。
  此外,还有更加恐怖的武器流通。2月1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就提出担心:枪都能随便打印了,还如何控枪?日前,出于对政府限枪令的担心,美国30岁的软件工程师雷诺尔成功通过一台咖啡机大小的3D打印机和弹药库零件组装,制造出一把AR-15来复枪。
  无法追溯源头、无法跟踪去向,这给控枪政策和社会治安带来新的挑战。康奈尔大学的3D打印专家利普森担心,当任何人都可以打印出一把一次性枪支,开几枪然后再扔掉,社会该变成什么样子?
  打印未来·原理
  层层复层层地印出一切
  3D打印的步骤,简单说就是扫描、再分层打印。分层技术是3D打印的基本原理,把要打印的物品进行三维扫描或者做出三维模型,电脑会根据这些三维数据,一层一层地打印,这些层叠加到一起,就成为立体物体。3D打印机的“油墨”可以非常多样,从有机物到无机物,几乎所有材料都可以用来进行3D打印,你不需要思考如何制作一个3D产品,计算机软件帮你搞定一切。
  当遇到包含孔洞的复杂结构时,介质中就需要加入凝胶剂或其他物质以提供支撑或用来占据空间。这部分粉末不会被熔铸,最后只需用水或气流冲洗掉支撑物便可形成孔隙。如今可用于打印的介质种类多样,从繁多的塑料到金属、陶瓷以及橡胶类物质。有些打印机还能结合不同介质,令打印出来的物体一头坚硬而另一头柔软。
  此外,人们也可以打印食品,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打印出了杯形蛋糕。
  打印未来·影响
  改变世界的游戏规则
  “明天就要出发去月球了,我们的火箭呢?”“在我的U盘里,我马上就去打印出来。”
  工业
  “3D打印机将像蒸汽机、内燃机和计算机一样,开创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评价。上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2013年度国情咨文时也表示,3D打印“革新了关于制造的一切”。
  摆脱了传统工厂束缚的叠加工艺可让设计师生产出一些以前被认为制作起来太复杂而不经济的产品。此外,3D打印机有可能打印出整个物品,从而省去了传统制造业中将零部件用螺栓栓住或焊接在一起的步骤,有些3D打印机甚至可以一次性制作出带有可活动部件的机器。
  3D打印未来还有什么发展?美国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表示:“总有一天,我们会打印出汽车发动机。这将彻底改变汽车制造业。”
  科技
  早在1986年美国人查克·赫尔为他发明的三维立体成型打印机申请专利时,美国《科学》杂志就兴奋地预言,这个技术将改变美国的工业。
  3D打印的确改变了制造业的游戏规则,但还远不止如此,它不仅冲击了传统工业,还渗透到了新兴领域。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正在研究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更方便廉价的火箭关键部件。一台大型3D打印机用激光对金属粉末进行融化,然后一点一点地将其焊接在一起。这个异常复杂的过程,能精确地打印出精度很高的零件,除了廉价省时,还能避免人工疏忽造成的瑕疵。NASA预测,打印出的零件最快2017年就可以上天,而迫不及待的美国网民已经编出了上月球前临时打印火箭的笑话。
  民用
  去年11月13日,美国加州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用3D打印机制造出血管及心肺部碎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打印出完整的人体器官,这样,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来源短缺和排斥反应,都将迎刃而解。随着3D技术的发展,诸如荷兰外科医生为一名慢性骨感染的妇女打印了一副全新的钛制下巴等,都早已不是新闻。
  去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12年最佳发明,一款体积小巧的3D打印机名列其中。虽然看起来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在2011年,全世界就已有接近2.4万人拥有家用3D打印机了。现在,在购物网站eBay上,就可以搜到售价在2000美元以下的家用3D打印机。有一天,它将像电视机一样,走进每一户寻常人家。
  至于普通人能用它来做什么,除了可以发挥孩子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让他们打印各种个性化的玩具以外,3D打印机还可以为你制造各种日用品。当你想要一个新杯子时,你不用跑去超市,只需在电脑上设定程序,选定颜色和材质,就可以马上拥有。
  打印未来·应用
  汽车
  2011年,世界首款“打印汽车”亮相,这款被命名为“Urbee”的打印汽车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分解,至少可以使用30年。它采用汽油和电力混合发动机,使这款汽车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汽车之一。专家称,Urbee汽车仅使用类似大小的普通汽车八分之一的能量,在高速公路上每加仑汽油可行驶200英里。通常情况下,城市居民驾驶Urbee汽车用每加仑汽油可行驶100英里,设计该汽车的加拿大侯尔生态学公司主张它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汉堡包
  来自荷兰的研发团队打印出的汉堡包,可精确地控制肉的厚度和形状。唯一的缺点是:一个3D打印的汉堡会花掉你30万美元。
  房屋
  荷兰的建筑学家简加普·鲁基森纳斯将3D打印的实用领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希望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所房屋,并计划于2014年完工。鲁基森纳斯计划是打印出6×9个由沙和无机结合料组成的房屋骨架,然后利用纤维混凝土材料填充骨架,而最终的成品将会是一座拥有流线型设计的两层建筑。
  鲜肉
  美国硅谷亿万富翁彼得·泰尔热情投资的新鲜项目:用3D打印技术生产鲜肉。打印出的人造肉,鲜肉组织可在糖类物质构成的框架上生长,口感与真肉十分相近。
  鞋
  时尚界预测,在未来10年左右,人们就能够在家中“打印”出令自己百分百满意的鞋子——这种方法不仅便捷,而且还非常实惠。人们只需要登录提供3D打印产品的网站,选中自己中意的样式,并将其下载下来,然后可立即“打印”出这款产品。
  枪
  打印出的AR-15来复枪部件,虽然看着简陋,却可以迅速拼装成能发射子弹的武器。
  人造耳朵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本月20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3D打印人造耳朵的优势在于能够个性化“定制”,以帮助失去部分或全部外耳的人士。
  打印未来·国内 概念炒作意犹未尽
  “与3D打印有关的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今年两会后公布”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能够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力量。随着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到3D打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资本市场对3D打印领域的追捧热情也日益高涨,为3D打印概念股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在精密仪器及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距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3D打印技术恰恰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精密制造领域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可能。去年,工信部高官公开表示“支持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并称正在规划研究与3D打印有关的战略,预计将于今年两会后公布。
  政策的支持和美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无疑为3D打印概念股插上了股价上涨的翅膀。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加入到3D打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来。其中,以南风化工(300004)、银邦股份(300337)、大族激光(002008)、中航重机(600765)、华中数控(300161)、苏大维格(300331)、光韵达(300227)、宏昌电子(603002)等上市公司为典型代表。尽管这些公司介入3D打印领域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在喧嚣的股市中,却足以留下一抹靓丽的色彩。
  以南风股份为例,作为国内3D打印技术的领军者,公司于去年8月25日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南方风机研究所将投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项目”,总投资1.68亿元。该项目就是国际上流行的3D打印技术,预计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5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
  在介入3D打印技术领域后,南风股份的股价表现十分给力。该股股价在去年12月4日见底13.53元之后,一路扶摇直上,至今年1月21日以涨停价创下阶段性高点24.54元,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累计涨幅达81.37%,远远跑赢本轮上证综指25.41%的最大涨幅。尽管2月21日沪深股市大跌,但该股股价仍在上午逆势大涨3.56%。
  在3D打印概念股中,南风股份并不是在孤独地绽放,其他概念股的表现同样不可小觑。自去年12月4日以来的这轮上涨中,银邦股份最大涨幅为46.82%,大族激光最大涨幅达83.41%,中航重机最大涨幅达201.72%,华中数控最大涨幅为56.97%,苏大维格最大涨幅为66.51%,光韵达最大涨幅为90.07%,宏昌电子最大涨幅为86.85%。
  3D打印概念股的完美表现,恰恰映衬出3D打印技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备的令人无限遐想的巨大空间!(北京晨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56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