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届研电赛圆满落幕,德州仪器企业命题队伍勇夺殊荣

发布时间:2023-8-14 16:53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设计竞赛 , 德州仪器
第 18 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圆满落幕。今年,来自全国 53 所高校的 90 支参赛队伍报名了由德州仪器 (TI) 提供的企业命题,通过德州仪器行业先进的技术方案与产品支持,电子工程专业学生们在研电赛舞台充分展现电子设计专业能力与创造力,设计开发出众多兼具实用与创新性的优秀作品。经过激烈竞争与层层筛选,共有 16 支队伍获得德州仪器企业专项奖。其中,来自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队伍在全国总决赛中脱颖而出,最终摘得国家一等奖殊荣。

研电赛是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电子设计创新创意实践活动,也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今年的竞赛沿袭了往年的规则,采用开放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伍自主选择作品命题。秉持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德州仪器继续与研电赛组委会展开深度合作,设置德州仪器企业专项奖,并结合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产业应用展开命题,充分锻炼高校研究生理论融合实践的能力。

image002.jpg
德州仪器大学计划代表为研电赛德州仪器企业命题获奖队伍颁奖

德州仪器大学计划经理王沁表示:“德州仪器致力于将自身资源与高校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搭建产学协同的桥梁。作为研电赛的长期合作伙伴,德州仪器通过开设企业命题赛道,提供基于先进技术的开发平台与产业应用实例,帮助电子领域的学生了解真实产业需求,提高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未来,德州仪器将持续支持研电赛,发挥先进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的优势,与高校一起培养更多电子创新人才。”  

此次德州仪器的企业命题紧跟行业热点,要求学生从汽车、工业和物联网等行业领域应用出发,基于德州仪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高性能的 Arm 应用处理器产品、C2000 实时控制器以及其他德州仪器的产品技术,设计并开发相应的电子系统以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从而帮助高校学生了解真实的产业需求,将科技灵感转化为现实。       

重庆大学“终究还是我们”队着眼于汽车自动驾驶领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应用场景,选用德州仪器具有深度学习、视觉功能和多媒体加速器的 TDA4VM 平台,成功搭建出多功能驾驶员安全状态检测系统,旨在降低由疲劳驾驶、酒驾等引发的交通事故风险,在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列文虎克”队的作品采用德州仪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研发出穿透式雷达成像及目标识别系统,为安检等实际应用场景提供精准的探测成像技术及解决方案。该系统具有穿透能力强、成像分辨率高、目标识别准确、成本低、便于安装和部署等优势,在车辆、工厂等现实产业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超高效率喵”队响应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电的号召,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并网及能源互联网的运行需求和实现目标,基于德州仪器 C2000 实时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实现在 10kV 中压电网与 800V 直流电网互联的模块化电力电子变压器系统。该作品适用于风光储直等并网与新能源汽车供电与储能等应用场合。

武汉大学 “IGBT” 队的作品《基于栅极电流无传感器 IGBT 电流在线检测装置》运用德州仪器C2000 实时控制器,实现了快速、高精度检测 IGBT 集电极电流。该作品通过栅极电流间接获得集电极电流的方法,免除了在高压侧实现集电极电流检测的成本高、装置体积大、降低主电路效率、精度低等缺点。同时,该作品的电路具备易于集成的特点,可集成于驱动电路以及制作成 IC 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优势。  

德州仪器还为研电赛的优胜队伍提供企业实习机会、校招绿色通道和职业发展指导。德州仪器拥有完备的培养体系与技术指导,致力于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塑造更多优秀的工程师。

秉持“芯连产学育人,筑梦科技未来”的核心理念,多年来德州仪器始终践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承诺,支持中国高校工程教育发展。德州仪器目前已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了第三轮十年战略合作备忘录,从课程合作以及学生竞赛等方面支持教育部推动和实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德州仪器已在中国 700 余所大学中建立了超过 3,000 个数字信号处理、模拟及微控制器实验室,每年惠及 30 多万名学生。未来,德州仪器也将一如既往地在支持产学合作方面辛勤耕耘,携手高校,为推动中国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教育不懈努力。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3538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