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vivo X6拆解:做工精细,结构坚固

发布时间:2016-2-22 12:31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拆解 , vivo
最近vivo推出的年度双旗舰产品够快才畅快X6&X6Plus在线上和线下都掀起了一股热销风暴,几乎占据了2500-3000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最火爆的智能手机。该机凭借着2.5D弧面玻璃和金属占比达98.3%的真全金属一体化机身设计与1.5mm的信号带成就了超美外观。并配备4G超大运存作为“畅快”的硬件基础,搭载拥有超过三十项的流畅性优化的Funtouch OS 2.5,支持在同一屏幕一边看视频、一边聊微信的分屏多任务,并内置熄屏解锁仅0.4秒、亮屏解锁仅0.2秒的360度极速按压式指纹识别,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指纹支付,同时采用对焦速度仅0.1秒的PDAF相位对焦和极速追焦拖影功能的后置摄像头,而vivo自主研发的双引擎闪充也使其拥有两倍充电速度。另外,vivo X6Plus还采用了全球首发的ES9028 Hi-Fi芯片。



那么,这样一台从硬件到软件都非常“畅快”的智能手机内部又如何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窥探一下vivo X6的全面构造。

一、拆机工具

由于vivo X6采用了一体化全金属机身设计,所以拆解难度非常高,当然需要的工具非常多,除了螺丝刀、镊子、拆机片之外,还需要电吹风、吸盘、T1六角螺丝刀、镊子、撬棍等。同时,建议普通用户不要轻易尝试拆机,毕竟该机的拆解难度非常大,遇到需要拆机解决的问题时,请及时联系vivo售后!



二、拆卸电池盖

在拆卸电池盖之前,需要首先用取卡针取出卡托。



并用T1六角螺丝刀取下够快才畅快X6底部的2颗用于固定电池盖的螺钉。




接着,用拆机片从电池盖左右两侧将其顶开(需稍用力),再沿图片中的箭头方向轻轻划动拆机片,直到电池盖可以轻松取下。



完整的取下电池盖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X6的内部了。


        
三、拆卸主板

然后,开始拆卸内部。先用螺丝刀取下固定主板11颗螺钉,具体位置如下图,如此多的螺丝钉,可见X6的做工非常精致。注意其中一颗螺丝钉被防拆贴盖着了,不要忘记。



接着,用手朝箭头方向掀开2处不锈钢的主板固定支架,露出BTB连接器,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手机并不会用专门的不锈钢保护BTB连接器,所以X6在细节上比较到位。




同时,用撬棍按箭头方向依次撬开电池的BTB连接器、按键BTB及主柔性电路板(FPC)的两个BTB连接器,这里为了安全起见,需要按照顺序先拆开电池BTB连接器。



最后,用镊子松开天线线缆插头及软垫,这里的软垫主要是为了整机防水保护而增加的,体现了X6的细节之处。


  
这是,主板部分就拆卸完成了。
        
四、拆卸电池

接着,需要拆卸电池,由于vivo采用了全新的快拆方式,所以只需要按照电池上的拆解提示,打开①、提起②,电池就可轻松取下。



先按拆解提示打开①。




再按拆解提示提起②,并稍用力向箭头方向拉起电池。



按照拆解提示,很容易就完成电池的拆卸工作。


        

五、拆卸扬声器支架及天线小板

在取下了主板和电池之后,用螺丝刀取下固定扬声器支架8颗螺钉,同样需要注意其中一颗螺丝钉也被防拆贴遮住了,并且其中的④号螺钉颜色、长短和大小都与其他7颗不一样,注意区分。




接着将扬声器支架从头部位置掀开,就可以取下整个扬声器支架了。




然后拆卸天线小板。先用螺丝刀取下固定天线小板的螺钉,并用镊子从有利拆卸入口处掀开小板,这里要特别注意,由于此处的元器件较小,所以拆卸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伤弹片及元器件。


        
六、拆柔性电路板(FPC)

接下来,需要拆卸剩余的柔性电路板。首先用镊子撬开USB插座,并松开LCD显示模组(LCM)的BTB连接器。




这里的FPC有3处有利拆卸入口,帮助大家更方便的拆卸,如图所示。




所以只需要依次用镊子从FPC的这3处有利拆卸入口入手,轻轻将其翘起。



在用手缓缓从头部掀起FPC,就可完整取下了。


        

七、拆显示屏
最后,我们来拆卸诶显示屏。这时需要先用电吹风给显示屏周边加热约五分钟左右,融化其周边的粘胶。



加热后,用专用的吸盘将显示屏直接拉起即可,显示屏拆卸完成。



这时,我们就完成了够快才畅快X6的整机拆解工作。



从整个拆解过程来看,X6做工还是比较精细的,在很多细节,例如螺丝钉的数量,BTB连接器的保护、电池的安装方式等等方面,都比较注意,而且整机内部使用的金属元素非常多,使得X6整机结构也比较坚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6101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