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推出业界首款片内集成数字I/Q解调器和抽取滤波器的8通道超声接收器

发布时间:2012-7-25 14:22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超声 , 接收器
ADI公司的AD9670 8通道超声接收器能够捕捉并调理超声射频信号,从而减轻手推车式和便携式超声设备的FPGA处理量。

Analog Devices, Inc. (ADI)推出业界首款片内集成数字I/Q解调器和抽取滤波器的8通道超声接收器AD9670。由于集成了解调器和抽取器功能,ADI的AD9670是首款能够调理8通道射频到基带频率数据的超声接收器,与其他接收器相比,可降低至少50%系统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处理负担。该器件还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可变增益放大器、抗混叠滤波器以及14位模数转换器,具有业界最高的采样率(125 MSPS)和最佳的信噪比(75 dB SNR)性能,超声成像质量更佳。8通道接收器是加入ADI获奖超声接收器产品阵容的最新产品,专为中到高端便携和手推车式超声系统而设计。

AD9670集成的数字I/Q解调器、可编程振荡器和16抽头FIR(有限脉冲响应)抽取滤波器可降低FPGA的数字带宽需求,让设计人员使用成本较低的处理器或将处理带宽重新分配给其他系统功能。这款新器件还使用模拟I/Q解调器提供连续波(CW)处理路径,具有13阶谐波抑制,可让设计人员减少滤波器的数量以降低系统成本、降低设计的复杂度并提升信号灵敏度。它的连续波(CW)模式输出动态范围为每通道大于160 dBc/ √Hz。

AD9670专为.jpg

另外,AD9670 8通道接收器的30 MHz抗混叠滤波器频率和125 MSPS模数转换器采样率结合,能够提供比同类竞争设备高出3 dB的SNR性能。集成的14位模数转换器同样具有可编程时钟、数据对准和生成可编程数字测试码等特性,包括内置的固定和伪随机码以及用户自定义测试码(通过串行端口接口输入)。该器件总功率为每通道130 mW,8通道低噪声放大器将折合到输入端的噪声降至5 MHz时仅0.78 nV/√Hz(典型值,增益为21.3 dB)。

ADI公司医疗保健部副总裁Pat O’Doherty表示:“借助首款集成数字解调器和抽取滤波器的8通道超声接收器,不仅可降低数据的I/O和吞吐量,还能减轻系统处理器的压力;同时通过扩展抗混叠滤波器频率范围和保持较高的ADC采样率,我们不断协助医疗和工业超声设备制造商满足更高频率探头和卓越成像质量的需求。”

AD9670 8通道超声接收器主要特性
•    集成可编程振荡器的数字I/Q解调器
•    FIR抽取滤波器
o    每个抽取系数16个抽头
o    最大抽取数为32
•    14位、125 MSPS模数转换器
o    信噪比(SNR):75 dB
•    8通道LNA、VGA、AAF、ADC
•    低功耗:
o    TGC(时间增益补偿)模式:每通道130 mW (40 MSPS)
o    CW(连续波)模式:每通道55 mW
•    噪声:典型值0.78 nV/√Hz(5 MHz,增益为21.3 dB)
•    CW多普勒信号谐波抑制:13阶

供货、报价与配套产品

AD9670 8通道接收器集成数字解调器和抽取滤波器与ADI公司的AD9278和AD9279 8通道接收器引脚兼容,因而设计人员采用通用PCB板布局可升级手推式和便携式超声设备设计。

  
产品

  
  
样片

  
供货

  
  
全面量产

  
  
报价

  
每千片

  
  
封装

  
  

  
  


  
20128

  
  
201210

  
  
$69.00/

  
  
144引脚、10 mm x 10 mm BGA

  

•    下载数据手册和查看产品页面:http://www.analog.com/zh/pr0725/ad9670   
•    申请样片和订购评估板:http://www.analog.com/zh/AD9670
•    欲了解有关超声和医疗成像应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analog.com/zh/pr0725/health
•    更多有关产品信息,请致电亚洲技术支持中心:400 6100 006, 或发送邮件至 china.support@analog.com , 也可点击ADI官方微博http://weibo.com/analogdevices ,或通过手机登录m. analog.com 或 www.analog.com了解最新产品等信息。
•    更多ADI产品及应用视频,请访问:http://videos.analog.com/category/chinese/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453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