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积极应对暴雨灾害
发布时间:2012-7-24 10:28
发布者:1770309616
![]() 北京朝阳供电公司员工正在抢修因灾受损线路 7月21日至22日,北京、河北、山西等华北地区及华中、东北、西北部分地区,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灾害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公司系统上万名员工积极抢修受损电力设施,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防汛抗灾用电。截至23日,国家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因灾受损的供电线路已基本恢复供电,抢修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截至23日5时,北京电网96%受损负荷已恢复供电。仅1起35千伏、4起10千伏故障仍在抢修中,约0.1万千瓦负荷待恢复。房山地区3个小区配电室,由于进水造成停电,目前正在组织抽水,因积水量大,预计24日才能恢复供电。 强降雨造成河北保定地区电力设施受损严重。该市中北部地区5座35千伏变电站停电,8条35千伏线路、98条10千伏线路故障,102台配电变压器受损,发生倒杆断线1176处,涉及11.68万户。河北省电力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要求所属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截至7月23日,河北公司共组织151支抢修队伍,出动车辆380台,出动抢修人员2270人次展开抢修。目前,抢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部分地区已恢复供电。 山西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后,山西省电力公司及时将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发布的地质灾害信息通知所属各单位,要求全力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运城供电公司通过及时开展雨前雨后防汛重点检查,有效防范了大雨对主网设备造成的威胁;临汾供电公司重点对39条线路进行排查,回填塔基25处,及时发现并处理220千伏寺唐线26号杆基础周围出现的冲刷隐患;阳泉供电公司加强主网变电站巡视,对3处变电站油池200余米排水沟积水进行了清理;忻州供电公司对8条线路易冲刷区的防洪设施展开特巡,加固边坡2处,整治排水渠2处。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1394名巡线人员迅速开展线路特巡。目前,冀北公司运维的西电东送500千伏大通道及北京500千伏环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冀北地区城市配网、农村电网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由于应对及时、措施有效,冀北地区没有发生重要客户停电和重大财产损失事件。抢修过程中,冀北公司各单位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确保在抢修期间不发生人身、交通等安全事件。 7月22日,辽宁省多地遭遇暴雨袭击。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连续两次发布暴雨灾害通知,要求所属各单位抢修队伍和抢修车辆24小时待命,95598客户服务热线24小时保持畅通。葫芦岛供电公司组建了11支防汛队伍,确保一旦遭遇电力设施受损、停电等紧急事件,能做到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丹东供电公司组织特巡小组,重点对鸭绿江流域的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对沿江、沿山和沿河以及地势低洼地段全面特巡。截至23日,辽宁电网未发生66千伏以上线路跳闸,一直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确保了全省电力稳定供应。 21日至22日,陕西自北向南出现强降雨,陕西电网共有3条110千伏、6条35千伏、36条10千伏线路因雨停运。截至23日15时,停运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安康供电局有33条10千伏线路因雨停运,截至23日15时,停运线路全部恢复供电;汉中供电局有3条10千伏线路因雨停运,经过供电员工奋力抢修,已于当日全部恢复供电;21日10时53分,汉中供电局主网110千伏顺凤线、顺峡线相继跳闸,顺凤线当即重合成功,顺峡线跳闸初步估计为雷击导致,22日12时46分试送成功,目前巡线工作仍在进行。 磁家务变电站艰苦抢修记 ![]() 被山洪冲毁的磁家务变电站北墙 暴雨惊魂6小时 马上要满50岁的魏秀芝在北京房山110千伏磁家务变电站当值班员9年了,可就在自己快退休前,这座几乎与她同龄的老变电站遭遇了一场浩劫。 7月21日中午,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侵袭京城,最大降雨点在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并引发山洪。不幸的是,磁家务变电站就位于河北镇山区,且处于地势低洼的沟谷地带。魏秀芝作为当时站内唯一一名值班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6个小时。 降雨是从当天上午开始的,当时并不是特别大。魏秀芝之前就收到了暴雨预警,准备了100多个沙袋。 17时,雨越下越大,地势较高的变电站大门开始向站内低处流水。魏秀芝见状不妙,赶紧搬出沙袋往门口码,同时用手机实时向房山供电公司值守人员汇报情况。没过多久,住在附近河东村的魏秀芝老伴儿也赶来了,两人一起搬沙袋,试图将水堵在变电站门外。 18时,雨大得如同用盆从天上泼下来一般,100个沙袋垒成的防雨“围墙”岌岌可危,坚守“阵地”的魏秀芝的视线也已经模糊。大暴雨中,她准备趟水去检查站内排水沟道的情况,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裹挟着泥浆和石块的山洪冲破变电站的大门,一股脑儿地向站内低处倾泻而下。霎时,变电站的主控室和设备区全部浸泡在泥水之中,魏秀芝玩儿命往高处跑,成功逃出了大门。 山洪不断向变电站低处的围墙聚集,又是一声巨响,足有两人高的围墙被冲毁,山洪像撒疯的野马一样继续向山下冲去。“主控室根本进不去了,我的床啊、被子啊,都漂了起来!”魏秀芝事后回忆道。 望着汪洋一片的变电站,魏秀芝急得不行。可这时,暴雨造成手机信号中断,她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是继续向更加安全的山上跑,还是留在这里等抢修队员赶过来?魏秀芝选择了后者。她知道,调度部门肯定已经监测到设备保护动作引起的全站停电,抢修队员现在一定已经出发。 接近23时,魏秀芝等来了第一批抢险队员,她开始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满目疮痍的变电站 说房山是本次暴雨的重灾区并不为过。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全市共190万人受灾,房山区占了80万人,该区12个乡镇交通中断,转移两万余人撤离至安全地带,房山电网辖区14个供电所全部投入抢修。 房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王利民是第一批赶到磁家务变电站的抢修队员之一。讲起当时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情况,他形容为“满目疮痍”。站内进水达1.8米,主控室内进水0.7米,满地都是石块、泥块,所有设备都浸泡在泥水中。 21日晚接到抢修任务后,他和几名队员备好物资就上了车。那时,正是雨下得最大、最猛的时候,别人都迫不及待地往家躲,他们却“孤注一掷”,往最危险的山区前进。从位于良乡的房山供电公司本部到磁家务变电站有30千米的路程。那时,很多地方积水相当严重,他们一路开得“心惊胆战”。水深实在过不去的地方,他们就熄火下车,用东西堵住汽车排气管,合力把车连推带抬弄过去。“当时心里就想,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赶到那儿。”王利民说。 事实上,当晚奔向磁家务变电站现场的一共有4支抢修队、近20人。他们到达后,连夜清理污水和淤泥。淤泥有10厘米厚,他们就一遍遍地冲洗、铲除,足足清理了30多遍。接着,他们靠柴油发电机发出的光亮,开始逐步检查设备进水情况,清擦、吹干设备进水部位。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房山供电公司副经理岳辉也赶到了抢修现场,并被眼前的“惨状”惊到。他迅速组织抢修,并筹备设备试验,为单主变率先恢复送电作准备。他深知,这座110千伏变电站连接着3座35千伏变电站,影响着万余名居民客户和京煤化工这样的重要工业客户的用电,早恢复供电一小时甚至一分钟,也能挽回很多损失。岳辉说:“端子箱里面有水、有泥浆,特别是连接处,非常不好清理。我们就先用水枪喷一遍,再用气枪喷一遍,在确保绝缘没问题的前提下,尽快让设备恢复工作。” 情况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台800千瓦的应急发电车为主控室带来了更为稳定的照明;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等单位的专业人员陆续赶到这里,配合开展抢修;天空也一扫阴霾,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加速着设备的“脱水”进程…… 试验完成、测试合格,在22日太阳落山前,经历了建站以来最大灾难的磁家务变电站主变恢复供电。而就在这时,房山区调也传来消息,受暴雨山洪影响而停电的55条线路中,只剩5条线路还未恢复供电,区内大部分受影响的用电大客户和居民客户“重见光明”。 惊人的救灾恢复速度 也许,对于一名7月22日白天刚到北京、没有看到暴雨新闻的外地人来说,他走在路上,抬头看着那强烈刺眼的阳光,不会相信就在前一天的晚上,这个城市发生了什么。 当我22日一早赶往磁家务变电站时,我看到平时通往房山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封路;西六环低洼处依然残留少量积水;房山供电公司办公区完完全全被浸泡在了齐腰深的水中;开往变电站的路边护栏和小桥被昨晚的山洪冲毁,不时出现的烂泥坑使得司机不得不小心翼翼通过——这些都告诉我:前一个晚上,这里遭遇了罕见的暴雨。 在车上还思考着要不要游到进水变电站的我,在走进变电站的一刻,不禁惊叹于供电员工惊人的抢修恢复速度。室外,淤泥已基本被清除干净,检修人员正准备对设备进行测试实验;室内,积水也基本没了踪影,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被水泡过了的资料,只有资料柜上一条清晰的泥印,还显示着昨晚水漫到的高度。现场所有的人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丝毫不见懈怠。 在遭受重创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磁家务变电站再度送出强劲电能。这样的恢复速度,着实惊人! ![]() 7月22日,门头沟供电公司员工在现场进行抢修 门头沟供电公司 山洪挡不住抢修的脚步 7月21日上午,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地区开始遭遇大雨袭击。10点40分,张峪村村北一带线路出现故障,造成部分客户停电。门头沟供电公司潭柘寺供电所配电班班长姚海军立即安排抢修队伍到现场进行处理。忙到中午,事故终于处理完成,大家在附近买了几份炒饼,就算是午餐了。 “鲁家滩北变压器被雷击,表箱烧毁,请立即处理。”姚海军接到值班室电话通知。二话没说,他紧塞几口炒饼,和同事一起急忙奔赴事故现场。 他们就这样一直忙碌,连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18时30分,姚海军再次接到电话,10千伏南村路故障掉闸,要立即安排查线。老姚向伙计们略带歉意地一笑,示意大家立即出发。 车一边开,他一边寻思此次巡线计划。经过和调度协商,他决定先拉开主干线和支线各路开关,然后逐段试发查找。 “快看,前面白花花的那是什么?”同事小肖惊慌地喊叫。 “不好了,是山洪!”车上顿时炸开了锅。 还没来得及掉头,奔流而下的洪水就把抢修车淹得熄了火。大家惊魂甫定,姚海军一边给救援打电话,一边和大家商量怎么办。“目前还有那么多客户停电,我们说啥也要保证线路运行啊!”“现在水这么深,汽车是进不来了,只能徒步查线了。”大家议论道。 队员们从车上拿下工具,没有一句牢骚。“此时此刻正是考验我们坚强意志的时候。”姚海军说。就这样,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每人拿一把手电、拄一把拐杖,趟着泥水,在暴雨中铿锵前行。 变电检修中心 彻夜未合眼守护变电站 “看着电缆沟里的积水一点点下去,心里特别高兴。”7月22日清晨,已整整一夜没合眼的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城区运维工区朝阳门运维队的蔡仁辉说。 7月21日,北京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地上的积水迅速增多,看起来就像海浪一样。多数变电站的电缆沟积水,一些站内地面较低的变电站遭雨水倒灌,导致主控室漏水。 运维队的值班人员冒着如断线珠子般的大雨,趟过积水,对所辖变电站进行特巡,检查变电站内电缆沟积水及漏水情况,及时处理暴雨引发的变电站缺陷。 21日晚,110千伏东北郊变电站GIS室出现雨水倒灌的情况。晚上9时50分,运维值班人员到达东北郊变电站后,立刻进入没过膝盖的水中找寻雨水漏点。找到漏点后,马上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编织袋,从消防沙箱中搬运沙子,封堵漏点。 由于降雨量大,部分变电站需要靠手动水泵抽水,且每隔一个小时就得观察一次积水情况及水泵工作情况。因此,一整天的时间,值班人员都在马不停蹄地穿梭于22个变电站之间,一夜没有合眼。 城区运维处共管辖220千伏变电站22座,其中重点站20座。“暴雨来袭,让大家感受到巨大压力,我们一定要确保暴雨中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城区运维工区主任李士庆说。 截至7月22日上午9时,运维工区共出车24次,对所辖10个变电站进行人工抽水,处理异常信号13处、危急缺陷2处、严重缺陷3处。 海淀供电公司 暴雨中穿梭的抢险突击队 “巴沟路发现雷击断线!带电线路落在地上,对行人造成危险,请快处理。”7月21日下午4点左右,海淀供电公司线路巡视人员的一个紧急电话打到值班室,七八名员工马上乘两辆工程车赶赴现场。 在海淀区四海桥附近,一条10千伏架空线路被雷击中落在地上,断开的火苗像毒蛇吐信般忽明忽暗。“马上拉围挡,引导车辆、行人绕行!”现场抢修负责人张京城立刻进行布置,“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雨水导电,加上很多人穿凉鞋,容易造成触电。” 张京城在雨里指挥,风卷着一阵豆大的雨滴打在他的脸上,砸得人睁不开眼。他把头探到工程车里给调度打电话,申请停电处置这条危险的“长蛇”。 “这条线路带着颐和园昆明湖泵站和部分居民小区,赶紧进行倒闸操作,隔离故障点,恢复客户用电。”张京城把图纸铺开,分析道。很快,一辆抢修车闪烁着黄色的警报灯消失在雨中。 电杆的根部被树木裹了起来,旁边就是一条小河,抢修环境很恶劣。几个小伙子,一部分用手锯去除围挡在电杆周围的树枝,另一部分从抢修车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秘密武器”——往脚扣上缠绕的铝线。“雨天登杆作业,稍有不慎就会从杆上掉下来。”抢修人员于景旺说,“普通脚扣不经过特殊处理,根本没法登上湿漉漉、滑溜溜的电杆。这是我们为在雨天加快抢修速度摸索出的经验。” 抢修人员小心翼翼地爬上电杆,雨大时上杆人员就抱住杆体停止攀爬,雨小点时再继续。更换受损绝缘子、接线、架线,作业人员身体动转困难,手里的扳子打滑,每拧一扣螺栓都得较着劲儿,但整个流程没有停顿,所有动作绝不含糊。 下午5点半,抢修完毕,抢修人员爬下电杆,回到车里脱下雨衣,工作服都已经被浸湿了。抢修人员陈辉说,大雨噼噼啪啪地下,雨水顺着领口往里灌,像洗淋浴一样,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干不了,非常难受;但干完活儿,心里却感到十分舒服。 ![]() 7月22日,通州供电公司员工在检查杆塔 通州供电公司 “红马甲”彻夜抢修拼搏 7月21日下午,一场暴雨突袭京城。北京海拔最低的通州瞬时成为“水城”。通州供电公司员工放弃休息,冒着倾盆大雨忙碌在供电抢修现场。 下午2时许,通州张家湾镇瞬时刮起了11级大风,伴随着暴雨侵袭,部分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碗口大小的树木以及居民平房被刮倒,10千伏倒杆5基,断线37档。 接到抢修信息后,通州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成员们立即组织30余人的抢修队伍奔赴事故现场。 “这场大风只有短短1分钟,然而破坏力极大,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杨树拔地而起,咱们的线路损失很严重。”通州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胡永铭说。 在事故现场,我们看到数基线杆已经被飓风刮倒在地上,线路上挂着许多大棚的塑料薄膜,附近的民房也受到损坏。抢修人员身穿红马甲,忙碌在现场。 通州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立即对现场进行认真勘测分析,并当场拿出抢修方案。 “不能让老百姓抹黑过夜,咱们兵分两路,一路组织吊车、抢修材料,另一路做好夜间相应安全措施,一定要树立安全警示灯,拉起警戒线,提醒过往车辆!”胡永铭向队友们嘱咐道。 就这样,“红马甲”们迅速展开抢修工作,吊移大树、正杆、夯实基础、调整弧垂…… 晚上8时许,抢修工作还在继续。在漆黑的雨夜中,雨水裹挟着劲风,拍打在抢修队员的脸上和身上,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有的抢修队员索性脱掉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忙碌在抢修现场。 “这次抢修任务重,环境又恶劣,加上又是夜晚,估计今晚要通宵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觉得累了休息下,别超负荷工作。”胡永铭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再次向身边的队员们嘱咐。 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不眠之夜要在大雨中度过了。 来源:国家电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