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备受关注的富士康机器人计划

发布时间:2012-7-14 13:03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富士康 , 机器人
3.jpg

  在一次员工会议上,富士康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公司将在未来3年内从1万台机器人增加到100万台机器人,从而代替人工。富士康公布了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引起外界瞩目。据了解,这些机器人投入使用后会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短期内将挤占人类岗位的现象仍不可避免;未来5年,富士康机器人项目在晋城的投资将达到90亿元,产值可突破500亿元。
  郭台铭表示,机器人将会被用于做一些简单和日常的工作,比如喷漆、焊接以及组装,而目前这些工作主要由工人完成。目前富士康已经拥有10000个机器人,而这一数字将会在明年增加到30万,三年内增加到100万。这些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之后,富士康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
  目前富士康拥有120万员工,其中大约有100万都来自中国大陆。业内指出,如果真的在三年内引入100万个部机器人,生产效率会提高,但对员工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届时富士康可能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同时,工人的议价能力也将大幅削弱。富士康此举对劳动力市场发出了强烈的转型信号,更多的企业因成本效益原因将借鉴富士康的做法,三十余年的劳动密集型劳动力市场出现变革,低技术、简单重复、高强度的劳动将被机器人所代替。劳动力市场对人的要求在转变中将不断提高,普工需求量下降,专业性、技能型、开发型、服务型等人才需求将增加。
  浩荡的“机器人”战略计划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之所以将机器人项目置于晋城,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考虑:
  首先,晋城拥有便利的区位优势。晋城距离富士康另一精密仪器制造基地郑州不过二百多公里,有利于形成富士康精密仪器制造的集群,符合富士康产业向中原转移的战略部署。其次,这里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自明清时期以来,晋城的铸造业就较为发达,这种延续至今的“铸造优势”,为晋城成为机器人项目“首选地”积累了独有的工业基础。第三,长期的人才积累。富士康模具学校前些年已在晋城成立,据内部人士称,“模具”是富士康最为核心的技术,培养出的都是骨干人才。此外,晋城还是郭台铭的祖籍所在地。不一般的感情因素,加之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较为良好,都成为富士康选择晋城作为机器人项目“试验田”的考虑。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
  据了解,目前除了洛阳地区,富士康的机器人项目已经在晋城下线,今年预计产能将达到百万台。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此前表示,2016年,定位为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的山西晋城富士康产值可突破500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之一,富士康的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在去年7月29日的深圳富士康员工联欢晚会上,郭台铭表示未来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取代工人。
  富士康各地方工厂对外招聘公告也显示,近两年它一直在全国各地招揽机器人应用工程师,记者从富士康对外招聘的公告了解到,富士康已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处(AR),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富士康鸿观科技园,隶属于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鸿超准产品事业群。该产品处主要致力于设计制造与应用机器人生产所必需的控制器、减速器、伺服马达、感应器等关键零组件,开发制造各类型的机器人。机器人的计划会主要先在这三个地点进行,提供一些喷涂、焊接、装配等比较枯燥且相对简单的重复性作业。
  工人让位机器不可避免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刚认为,将机器人理解为外形类似于人类的精密机械设备颇为狭隘。反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规定动作或操作的机械设备都可称为“机器人”,因此“机器人”可呈现履带、机械手臂,抑或人形等多种外观。“在生产线上,工人相比机器人操作较为不准确。”谢刚举例说,产品通过机器人抛光,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因此无论“机器手臂”还是更高端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后都会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机器人有更高的承受力。富士康的工人队伍中多是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的年轻人,长期重复简单的劳作使他们压力倍增。正如富士康所说,出现在某些生产线的机器人将用于“协助”而非“替代”人类生产。不过,他们也预言,大批机器人上岗后,短期内将挤占人类岗位的现象仍不可避免。
4.jpg

  但同时,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更多新的人力需求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都需要更多企业人员来从事。
  在业界看来,富士康机器人项目的启动,不仅将推动企业内部寻求转变生产方式,也将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和相关人才的需求。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机器化生产时代将随之到来?机器人不是通用的,需要不同零件和不同程序,尤其富士康为IT企业代工,更需要考虑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郭台铭曾不止一次强调,他希望人不再被机器控制,而是人来控制机器,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将员工解放出来。
  机器人的使用对富士康的经营管理来说是一种新模式,也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但由于富士康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很多工种是不能用机器人替代的,从富士康整体的用工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靠人力。
  目前,在富士康主营的手机代工业务,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贴片和后端的装配、搬运环节,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必须用人工。
  而从成本方面考虑,根据型号、功能、复杂程度的不同,国产机器人的每台售价可高达六七十万元,低则十几万元。机器人的成本对于富士康来说算是很高。富士康2012年引入30万台机器人,至少需要投资300亿元;而3年100万台的计划,则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富士康的产业链位置决定了富士康还是用工大户,用工缺口将长期制约富士康的发展,甚至可能持续。全国性用工紧缺已经成为趋势。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390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