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2012中国PLC市场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2-6-30 08:41
发布者:1770309616
![]() 在传统意义上,PLC只是主要应用在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及时序控制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业控制场合。随着当今工业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随着PC等其他一些新的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许多功能强大的CPU,包括PC同类的芯片都可以作为新一代PLC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的选择对象,PLC确实将逐渐失去原有的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另一方面,当今的工业控制市场上一些PLC生产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IT业的一些最新的软硬件成果不断完善和扩充PLC的功能,使现代意义上的PLC远远超越了“逻辑控制”的功能和概念。对于这些新型的PLC已经不能再简单的使用历史意义上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理解。而这些新型PLC的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PLC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产品,它是采用计算机的设计思想而开发生产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生产厂商在竞争的同时不断的完善、优化,使其更贴近自动化的发展,更适应自动化的现场要求。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正是PLC存在的意义。工业用PC的耐环境水平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无法和PLC相比。 PLC的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中。现在PLC厂商都在力图使自己的产品包含更多开放的标准,例如OPC和XML;依靠技术壁垒获得市场的方式已经为各PLC厂商摒弃。 伴随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PLC技术应该迎头赶上,针对工业以太网络技术的PLC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但是针对因特网、GSM/CDMA通讯网络,似乎PLC没有跟上脚步。 目前看来,部分工业PC和PLC组合使用的用户从成本考虑摈弃了PLC,似乎显示了工业PC的优势。但是并不能说明PLC没有自己的市场,尤其在小型机械行业PLC在逐步代替单片机的趋势看来,PLC市场依然是很广阔的。 PLC的发展是要配合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目前而言: 1、伴随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PLC技术应该迎头赶上,针对工业以太网络技术的PLC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但是针对因特网、GSM/CDMA通讯网络,似乎PLC没有跟上脚步,日前听说一款以色列PLC具备GSM手机远程控制功能,引起很多同行的兴趣。 2、由于PLC厂商不同,各个公司的PLC通信联网兼容功能不强,仅仅能够依靠总线方式连接,单纯技术角度而言,PLC实现软、硬件标准化、通用化、开放型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3、同时增加更为丰富的模块技术,比如数控模块、语音处理模块等等,模块自身带有CPU,在工作中可以与主CPU并行工作,有利于PLC扫描速度的提高。 4、高速处理数据、大存储容量是PLC厂商关注的一个方面。 不断提升的PLC性价比,竞争力的加强,新技术的涌现,新应用的拓展,都将推动PLC市场的增长。ARC咨询集团的一份新报告指出,预计未来5年里全球PLC市场总值将以每年7.3%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2006年该市场总值超过83亿美元,而到2011年将接近120亿美元。 中国PLC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PLC市场的95%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曾有研究单位开发PLC产品,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开始拓展PLC业务,并在中国PLC市场有了一定声音,如和利时公司、德维森公司、安控公司。 我国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PLC产品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如机械行业80%以上的设备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因此,PLC在我国的应用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但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尚未应用自动化系统和产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将采用经济、实用的自动化产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把其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控制主要以离散控制为主,PLC是该领域控制系统的首选。制造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必然会大量采用PLC,从而为PLC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2001年以来,作为基础工业之一的机械工业成为我国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与流程工业对模拟量的反馈调节不同,机械工业需对开关量进行连锁及顺序控制,因此PLC成为其控制产品的首选。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和自动化现状为PLC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计划,大量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将为PLC的应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工业发展及自动化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年的滞后,按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将迎来一个PLC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 ![]() 基于上述原因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状,今后若干年内中国PLC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综合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并分析目前中国PLC市场主要厂商的经营数据,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 目前中国PLC市场主要厂商为Siemens、Mitsubishi、Omron、Rockwell、Schneider、GE-Fanuc等国际大公司,欧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领域占有绝对优势,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公司在小型PLC领域也有一定市场份额,中国大陆PLC厂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 大型PLC的目标用户在选用PLC时一般不会把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是更关注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对价格不是十分敏感,故日本产品很难进入该领域。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是模仿日本产品,基本沿袭日本产品的技术路线,其在中国的市场策略、行业影响基本是步日本厂商的后尘,只不过比日本产品滞后一段时间。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对中、小型PLC的目标用户而言,市场上主要厂商的PLC产品均能满足其要求,所以在产品选型时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日本产品在该领域占有绝对优势。Siemens在推出新一代小型PLC产品S7200后其价格与日本产品相差不大,最近几年其小型PLC的市场增长迅速,已经与日本主要产品(Mitsubishi和Omron)在小型PLC领域取得了类似的市场地位。近年来,由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台湾的部分PLC厂商在小型PLC领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抢占了原来日本产品的一部分低端市场。 PLC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市场份额 A.大型PLC(>1024点) 大型PLC的市场主要供应商是罗克韦尔、施耐德和西门子。罗克韦尔大型PLC业务在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3.63%;施耐德作为大型PLC的老牌供应商,在大型PLC市场依旧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为23.53%;西门子大型PLC在2011年市场占有率为21.70%。
B.中型PLC(1024~256点) 在中型PLC市场西门子以其产品出色的性能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占有统治地位。在2011年,除了汽车、风电机械、水泥机械,中型PLC传统行业冶金、电力、纺织机械等都略有下降。
C.小型PLC(256~30点) 小型PLC主要用于中低端OEM用户,目前在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的厂商是西门子、三菱和欧姆龙。台达今年积极开拓市场,是有少有的增加较为快速的厂家。
D.微型PLC(<30点) 2011年中国市场微型PLC市场的增长状况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部分微型PLC市场有向小型PLC市场转化的趋势。 ![]() 3.中国2011年PLC市场规模细分—行业 A.中国2011年小型PLC市场规模细分——行业 小型PLC主要用于OEM市场。在项目型市场,2011年小型PLC的销售额大概占整个小型PLC市场的4.6%。在冶金、市政等行业,有些应用需要大型PLC附带小型PLC搭建较大工业网络。 小型PLC的市场份额会持续保持快速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额逐年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机械设备的制造基地,使得国内OEM厂商迅猛发展。一些OEM厂商为了避免激烈竞争,追求更高的利润,将用小型PLC替代继电器或单片机控制方案。小型PLC不再仅仅进行单机单站的控制,工厂信息化的潮流将会使更多的生产设备联网,进行集中监控。西门子小型PLC开放的平台为工厂生产设备联网和工厂信息化提供了可能性,使客户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投资即可实现联网
2011年小型PLC有95.4%应用于OEM行业,而且主要以三菱,西门子,欧姆龙等品牌为主。在行业分布上,纺织机械、包装机械、机床、电梯等是小型PLC的主要行业,以纺织机械为主。由于OEM行业再2010年的补偿性增长,几乎所有OEM行业均有较快增长,随着补偿性增长的趋势放缓及国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2011年各OEM行业的增长均有所放缓。
B.中国2011年中型PLC市场规模细分——行业 中型PLC市场和小型PLC市场有很大不同,可以说,中型PLC是行业覆盖面最广的PLC,而且在项目型市场和OEM型市场分布比较均匀,分别有41%和59%。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