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困难重重

发布时间:2012-5-30 20:08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机器人 , 量产 , 伺服系统 , 研发 , 自动化
  济南的机器人研发在全国已经位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由于资金技术上的障碍,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还有不小的距离。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近的机器人,何时能真正为万千大众服务仍是一个未知数。
  从研发到投产得五六年 银行嫌风险大不给贷款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是鲁能智能最早量产的一个机器人产品。说到机器人的量产,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厉秉强在和一些国内专家讨论时
也感觉到,“机器人搞了很多年,但距离批量应用还是很远。”
  对此,厉秉强认为,机器人本身的技术难度首先降低了量产的可能性。像机械手这种简单的工业机器人,因为是在室内从事标准化生产,所以量产已经逐步展开。但对于具备运动能力需要在室外工作的特种机器人来说,环境的复杂性及非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就提高了量产的难度。
  “针对巡检机器人,我们已经有条生产线了。”厉秉强说,目前公司是订单式生产,要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大小和功能的巡检机器人,并非标准化的产品意味着生产流程不能完全一样。
  除了技术原因之外,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是大陆科技的一个研发方向,但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广阔的市场订单,就不能形成规模的利润。
  “研发中心生产一个机械手要600万元,新兴的企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装备生产线。”张永佩说,高额的价格消减了企业对机器人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卖不出产品,机器人公司就没钱生产模具、扩大厂房进行量产,因此机器人的价格始终降不下来。
  遇到资金问题,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银行贷款。在省发改委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对象中,大陆科技位列第二名,因此不少银行行长都来公司考察过。由于大陆科技仍处在创业发展期,先期研发成本投入极高,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投产,没个五六年时间是不可能的,而这期间的投入对银行来说是个风险,最终银行贷款往往无果而终。
  “量产之后,机械手的成本能从600万元降到100万元以下,这样一来,市场前景肯定很好,但银行贷款有自己的考虑,并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张永佩无奈地说道。
  政府支持集中科研机构 科技企业申请项目挺难
  “我国的机器人研究起步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直到现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是在他们手里。”张永佩说,国家针对机器人有不少资金扶持,但现在的科技立项大多集中在科研机构中。科研机构有其基础研究的优势,但在产品转化上却不如企业。
  鲁能智能和国内的机器人研究院所一直保持着交流合作,厉秉强认为,虽然国家的科技支持基本都在高校,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却有很远的距离。很多机器人科研项目通过验收鉴定,发表了相关论文就算告一段落了,根本没有后续的产品研发阶段。
  “国外科研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内对科技企业的重视还不够。”张永佩说,曾经有高校找到大陆科技,表示可以帮助他们拿国家项目,但条件是拿到后资金要按比例分成。就算费大力气申请下来,一般项目资金也不过几十万元,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在大陆科技发展的近十年间,仅仅得到过一笔30万元的专项资金。
  张永佩说,科技项目难以立项也是制约大陆科技发展的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企业产品便无法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认可与支持。由于国家对立项有相关的硬性规定,对自有土地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严格要求,达不到便无法立项,而很多合作商与投资商又比较看重是否立项这个条件,大陆科技因此失去一些合作机会。
  “其实项目资金多少还在其次,企业看重的是项目带来的影响力。”张永佩说,立项难的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对政府专项资金信息掌握得少,而且对具体申报的操作程序也不熟悉,所以一直不得要领。张永佩希望政府能简化申报手续,或派专人指导企业填写申请材料。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219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asyou 发表于 2012-5-31 10:11:39
现在都是流行速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